记忆是大脑对数据或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并在需要时对这些数据或者信息进行检索的一种能力,记忆过程便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然而,人的大脑记忆量是有限的;同时大脑也是健忘的,检索时往往找不到所需要的信息。于是人类发明各种技术手段将个体的经验刻印在各种载体上,使之以生命之外的形式延续,如龟甲、泥板、书等等。今天,人们通过信息技术将图、文、声、像等各种信息转化成数字并存储于特定的外化的存储空间之中,这些数字能够被计算机运算、加工、存储、检索、提取、传送等。由于外化的存储空间是人类大脑的延伸,因而存放在这些空间中的数据是人类的外化记忆,或者说是数字记忆。
人一直想要更好的记忆:希望能记住自己尽可能多的事情,并希望能够完整清晰地回顾过去。人类一直在努力增强自己的记忆能力以突破自身的有限性。个体的生物记忆能力的有限性源于大脑的有限性。随着语言以及文字的出现,人类记忆方式发生了重大革命。记忆通过文字而被外在化。这种外部记忆能够帮助个体的人更准确地回忆过去;同时,外在化记忆作为生物记忆的延伸不仅增强了个体记忆,还被用于构建共享的集体记忆。印刷术的发明带来了作为外部记忆的书籍的大批量生产。20世纪模拟存储技术出世,录像带、唱片机等模拟存储丰富了记忆的保存类型,然而这种存储依旧复杂、耗时且昂贵。记忆增强一直到21世纪新技术的革新才有了改变。除了药物、基因技术等生物化学手段增强个体记忆,数字技术也加入了增强记忆的队伍。过去人依靠拼写文字辅助记忆,现在选择手机、电脑或者摄像等视听型数字技术作为自己的记忆载体,通过“数字记忆扩展语义记忆和情景记忆”。
数字记忆的特点是复制的精确性、存储的无限性、提取的简便性。数字记忆可精确复制原始记忆信息,不同于模拟信号时代因随机变动导致的信息丢失,数字记忆的提取次数不会影响信息质量。数字记忆的存储空间相对人脑的存储量是无限的,且存储空间能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提升。同时,数字记忆的检索或者提取简便高效,且随着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数字记忆的管理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