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叙述人称分析理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更新日期:2024-12-25   来源:   浏览次数:151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文学作品中的叙述人称共分为三种: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二人称(你,你们)和第三人称(他,她,他们,她们,它,它们,具体人物、事物名称等)。

 
 文学作品中的叙述人称共分为三种: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二人称(你,你们)和第三人称(他,她,他们,她们,它,它们,具体人物、事物名称等)。不同的叙述人称,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是不同的,弄清楚这一点,有助于学生们对于文章脉络的理解。
1.第一人称
第一人称包括我、我们,这种写法的最大好处是使文本内容真实可信,同时便于展开叙述。我们经常有一种感觉,当作者以自己的口吻来讲述故事的时候,我们总是要在脑海里画一个问号:这个故事到底是不是作者本身经历的?是不是真实发生的?作者是不是就是文中的主人公?这样的想法让我们对于故事本身深信不疑,增强了对于文本的接受度。
如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17课《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莫顿·亨特就是以自己的口吻为大家讲述了“他”小的时候,和自己的朋友们出门去玩,因为胆小而被遗弃在悬崖上的故事。文中的父亲到来之后,并没有选择出手相助,而是鼓励“我”自己尝试,一步一步爬下了悬崖,克服了心中的胆小和恐惧,并从中悟出了“只要将困难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就可以收获成功”的道理。作者以自己的视角回顾了整个事件,由于事件发生时作者还是一个孩子,很多事物从孩子的角度入手,会获取和成人视角看来有所不同的感受,因而增强了对读者的感官冲击,使文章的中心思想最大程度的得以表达,文章真实可信,富有教育意义。
2.第二人称
第二人称包括你、你们,这种写法的最大好处是拉近了文本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读者就是故事的主人公甚至是讲述者之一,可以最大程度的参与到情节之中来。在阅读此类文本时,我们的感受不会是在阅读别人的故事,而是仿佛看“3D电影”一般,故事就在自己的身边真实发生,自己带着主观情感和感受来参与故事的发展,自己就是故事的参与者。这是一种实验性的写法。
第二人称的叙述方法在文本中比较罕见,最有代表性的是意大利的作家卡尔维诺的代表作《寒冬夜行人》。在1979年出版的《寒冬夜行人》里,作者全程运用“你”来进行故事的叙述,翻开这本书的读者就是文本的主人公。作者开篇这样写道:“你即将开始阅读伊塔洛·卡尔维诺的新小说《寒冬夜行人》了。请你先放松一下,然后再集中注意力……你先要找个舒适的姿势:坐着、仰着、蜷着或者躺着;仰卧、侧卧或者俯卧;坐在小沙发上或是躺在长沙发上,坐在摇椅上,或者仰在躺椅上、睡椅上;躺在吊床上,如果你有张吊床的话;或者躺在床上,当然也可躺在被窝里;你还可以头朝下拿大顶,像练瑜伽功,当然,书也得倒过来拿着。”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叙述人称分析理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 叙述人称分析理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