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浅谈高校思政课的伦理内涵及价值
 
更新日期:2024-12-25   来源:   浏览次数:86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高校思政课的伦理内涵高校思政课作为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载体,具有传播知识和价值塑造的双重功能。思政课作为具有鲜明意识形态属

 
 (一)高校思政课的伦理内涵
高校思政课作为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载体,具有传播知识和价值塑造的双重功能。思政课作为具有鲜明意识形态属性、释放德育成效的公共必修课程,更为重要的功能是致力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和理想信念的确立。立足于此课程性质,其具有以下几种伦理内涵。
其一,以学生为目的,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提出了“人是目的”的重要观点,由此引发了诸多学者的关注和思考,其中亦不乏国内的相关著名学者。俞吾金先生在《如何理解康德关于“人是目的”的观念》一文中指出,人作为绝对价值不仅是主观目的,也是客观目的,即“人是目的”。“人是目的”强调以“人”作为一切活动的出发点,那么也必然意味着要尊重人的主体地位,为人的自由发挥创造条件。高校思政课无论是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课程、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是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式与政策》这些必修课程的知识传授渠道,学生始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而“伦理”至诞生以来,其核心内涵都以人为主体,围绕着“人”展开延伸。鉴于伦理学和高校思政课程内涵的共通共融之处,可以看出,以学生为目的,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是高校思政课的首要伦理内涵。
其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精神内涵,厚植爱国情怀,培养爱国精神。爱国主义教育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一个民族的基础性综合素质的重要工程,更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核心内涵之一。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蕴藏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这是高校思政课堂的重要教学内容。从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建设时期到改革开放时期,更是涌现出了一批批的爱国英雄和一系列的爱国事迹。作为高校思政课堂的教学内容之一,在课堂中穿插介绍这些英雄事迹能引发大学生保卫国家和维护国家利益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可引导无数大学生将爱国之识转化为爱国之行。故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精神内涵,培养学生树立爱国报国的民族使命感和责任感是高校思政课的核心伦理内涵。
其三,确立“以人为本”的伦理中轴线的德行伦理内涵。中华传统文化发展史是一种极为明显的道德教化史,这种强调社会和谐、群体利益的伦理实际上是一种以伦理道德为本位的“以人为本”。这种注重伦理道德、追求不断提升个人道德修养的价值取向对于中华民族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同时也为具有鲜明德育价值倾向的高校思政课指明了其基本伦理内涵,即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德行伦理。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浅谈高校思政课的伦理内涵及价值

下一篇: 浅谈高校思政课的伦理内涵及价值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