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联合培养成效最终需要组织与管理机制做保障。通过有效的组织管理使企业与我校广告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理念上步调一致,在校企联合培养具体环节安排上更能系统有序,在联合培养的执行过程中能够有章可循,形成联合培养的“标准化作业”流程。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可持续进行的长效机制。通过有效的组织化管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利益共赢。
1.建构组织机制。“校企——学院——专业——教师”组成的“四级”管理组织体系。“校企”的主要职责在宏观政策层面和管理监控方面,“院级”出具体政策和建立具体的组织执行体系,“专业级”是业务层面标准的制订者和实施的组织者,“教师级”是真正的执行级,教师既是管理者又是“双导双控”的校企导师。组织的重心在艺术设计学院广告设计专业,着眼点在于“校企联手”。
2.建立“执行标准”体系。校企联合培养应参仿企业“标准化作业”流程来实施有效管理,这就需要制定一整套完善的“执行标准”,并制定“标准作业流程”或称“工作规程”。“执行标准”的内容应包括:
(1)校企联合培养企业实践环节工作规程,
(2)校企联合培养企业实践环节学生动员工作要求,
(3)校企联合培养企业实践环节校企双方工作职责,
(4)校企联合培养企业实践环节安全教育细则,
(5)校企联合培养企业实践环节学生岗位日志记录要求,
(6)校企联合培养企业实践环节考核与成绩评定办法等。
3.建立配套保障政策。建立校企联合培养、协同育人的政策保障机制,其主要举措包括实施项目化企业服务方案、校企分享分配、教师与企业人员双向培养培训及双方指导教师业绩奖励等政策的制定。通过这些政策和利益机制的运行,实现产学研共赢,保障联合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4.建立“众创空间”质量监控和考核机制。校企联合培养环节具有时间跨度大、空间分布广、教育模式多样、教学主体多元等特点,其质量监控和考核评价机制与传统课程教学也有显著不同。可建立多维度“立体式”监控机制。从内容上,由学院教学委员会和专业建设委员会负责,对培养目标、联合培养实践环节的内容安排、“执行标准”等内容进行审定;由学院教学督导组会同专业核心团队对过程内容进行督查监控。从时间上,可分别为:准备工作阶段,主要检查联合培养单位条件、岗位、对接情况、学生动员等;学生进入企环节,主要检查是否顺利接洽、企业各项准备工作是否到位等;进程中期阶段,主要检查进程中“执行标准”的执行情况;临近结束阶段,主要检查整个进程的执行情况;考核总结阶段,主要检查考核的规范化和总结工作效度等。从对象上,包括校企联合培养企业责任人、学院管理者、教师及学生。通过有效的监控反馈机制,形成良性互动、持续发展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