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理工类毕业设计融入大学生学业生涯全过程的可行性分析
 
更新日期:2024-12-23   来源:   浏览次数:149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从学生层面从目前大学生在校学习情况来看,上课总学时并不很长,学业压力不大。以河北建筑工程学院为例,一般四年制本科生理论课总学分为125学分,

 
 .1从学生层面
从目前大学生在校学习情况来看,上课总学时并不很长,学业压力不大。以河北建筑工程学院为例,一般四年制本科生理论课总学分为125学分,周学时近似22学时左右,学生平均每天仅仅4学时上课时间,学生有较多的空余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完全有精力开展设计工作。
绝大多数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需求,愿意在大学期间尽可能多的了解专业知识,学到更多的专业技能,增强自身跻身专业领域的职业能力。而理工类毕业设计作为可以有效锻炼学生专业技能和适应社会各项能力的重要途径,融入大学生学业生涯全过程符合学生积极获取知识的心理需求,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同和支持。
2从教师层面
高校教师教学任务总体不太繁重,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持续指导学生进行设计。要想提升教学效果,需要及时把握学科前沿动态,增强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深入度,归根结底要搞好学术研究。故而高校教师日常总会处于不断的学术研究中,随时为学生指点热点的学术研究方向和主题是比较容易的。
将毕业设计融入大学生学业生涯全过程可以积极推动学生专业能力逐步提升,对教师学术研究具有有效的促进作用,容易得到教师的赞同与配合。
3从学校层面
高校在各级各类评估中,总会竭力提升各评价指标的成绩。生师比目前基本能够达到应有的标准,教师人数基本充足,指导学生数量一般不会出现过于密集,无暇顾及的状况。对于师资短缺,或者学生人数确实较多的高校,也可以充分发挥高年级学生的能动性,由经过2-3年训练已经具备一定实战经验的大三、大四学生来辅助指导低年级大学生,众多学科竞赛中大学生独立设计的案例表明,大学生的潜能巨大,亟待挖掘。将理工类毕业设计融入大学生学业生涯全过程,为大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同时也可以推动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创新模式的形成。此外,学校有能力通过绩效评价、职称评审等激励措施激发教师积极性,保证其长期常态化指导。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理工类毕业设计融入大学生学业生涯全过程的可行性分析

下一篇: 理工类毕业设计融入大学生学业生涯全过程的可行性分析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