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资助育人功能的内涵
资助育人就是要坚持资助与育人并重,育人为本,始终要把德育放在资助育人工作的首位[2],落脚点是学生的全面发展,要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之融入日常资助育人工作中,要摆脱“经济资助”思维定式,坚持“以生为本、师生参与、需求导向、全面发展”的工作理念,积极推进理念创新,整合资源,搭建多维资助育人平台,从经济资助、能力提升、理想信念教育三个方面开展育人工作,同时注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个人综合能力可持续发展。
1.经济资助
精准配置国家资助、学校资助、社会资助三方资源,同时科学合理设置勤工助学岗位,提升学生自助能力,解决受助生的现实困难,在关心关爱学生、帮助学生的过程中教育学生、引导学生,让受助生深刻感受到国家各项资助政策的温暖,体会到党和国家、学校、老师对于他们的关心,提高受助生对党和国家的内心认可度,努力将思政教育融入在日常资助育人工作中,做到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这样更有利于思政教育学习入脑入心。
2.能力帮扶
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新形势下的高校资助工作不仅需要解决学生的经济困难,更需要帮助学生提高个人综合素质,高校应以受助生需求为落脚点,调动资源,实施综合素质能力提升计划,以适应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为原则设立技能培训、学业帮扶、就业创业能力提升等活动,通过多样化的素质训练内容满足学生能力提升的需求,针对不同年级学生成长阶段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精准定位,定制合理的能力提升帮扶计划,确保资助工作全方位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在学生整个在校阶段不缺席,为其终身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3.理想信念教育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国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发展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国内洪涝灾害多地发生的情况,以及西方对我国各项发展的围追堵截、对我国国家形象的肆意抹黑的复杂国际形势,作为高校,首先应该在“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上保持高度清醒。高校资助育人的目的是通过开展经济资助、能力提升等帮扶措施,确保学生在校能够安心学习,成长成才,最终为实现国家和民族复兴而奋斗。因此,高校要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崇高理想信念,引导他们将个人发展同祖国发展相结合,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归属感,着力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拥党爱国、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