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融合成效不显的原因分析
 
更新日期:2024-12-23   来源:   浏览次数:172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课件资源质量差、开发深度不够。信息技术作为新的工具引入教育,让教育的内容改变了,还让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的深层结构与师生关

 
 1.课件资源质量差、开发深度不够。
信息技术作为新的工具引入教育,让教育的内容改变了,还让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的深层结构与师生关系都发生了改变,从传统的粉笔黑板,转移到多媒体课件上,但从使用课件的情况来看,主要分为这么几类:第一类:在网络上下载或者使用课本附带光盘,不经过修改加工,直接使用;第二类:获取课件后,经过简单加工后使用;第三类:自己制作经过备课组讨论后使用。第四类:研究问题、针对问题制作使用的课件。第一类课件,有部分教师在使用,这类教师“惰性”严重,上课就是为了应付;第二类教师占据了课件使用的“半壁江山”,这类教师有一定的责任心,知道学生基本情况,简单修改课件,以适应大部分学生;第三类教师有一定的教研基础,能研究问题,能与团队协作,课件资源质量优秀。第四类教师人数极少,只少部分教师才能愿意去做,这类教师善于发现问题,针对问题,制作出生动形象的课件。国家一直在倡导教学改革,因此涌现出许多的教学创新模式,但这些教学模式的着陆点还在课件资源的上,没有适合学生的优质课件,有再好的信息化环境有什么用呢?
2.过度低级化的运用信息技术,束缚了创新思维。
约有 90%的老师在课堂上所用到的信息技术手段就是使用投影播放课件和检索下载课件,在遇到一些针对性的问题是时候,就在互联网上检索下载,过度的低级下使用,让教师行车“惰性”,严重约束了教师的创新思维,在教师遇到问题时就形成惯性思维,网上直接“拿来”,不思考、不创新。
3.资源共享零散,缺乏整合。
以本校教师为例,本校各个学科大量优秀的学科教师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课件、试卷等优质资源,但遗憾的是优秀的教学资源一直都是“单打独斗”,本校“智慧教育平台”已经建成,但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一直空缺,没有形成有效、优质的教育资源。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融合成效不显的原因分析

下一篇: 融合成效不显的原因分析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