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依据产业需求实施分类培养,高质量实现实习转就业。
面向产业新兴领域设置三个特色专业方向:企业信息化(SAP ERP)、信息安全和移动互联网。大三上学期结束,由三个方向的合作企业SAP、奇安信、亚信科技面向学生进行宣讲,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选择发展方向。依据学生和企业双向选择,校企合作开展分方向模块化课程教学,实现专业教育与企业岗前培养有机融合,把企业新员工入职标准作为课程考核标准,构建校企合作“双赢”机制。通过0.5年模块化课程的校企联合培养,为学生大四进入企业带薪实习奠定基础。大四全年,学生进入专业方向“生态圈”企业开展为期1年的带薪实习,如SAP生态圈的汉得信息、剑齿虎、海通安恒等;信息安全生态圈的奇安信、深信服、天融信等;移动互联网生态圈的Thoughtworks、亚信科技等。实习期满,60%进入实习企业就业,实现实习促就业。
2 建设“高校+企业”多元化专兼职师资队伍,有效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应用型教师团队建设是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的核心,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民办高校机制灵活的优势,构建了“高校+企业”多元化专兼职教师队伍。专职教师队伍建设:55%教师来自华为、中兴等知名企业,60%以上教师参与企业挂职锻炼和产学研项目,40%骨干教师赴海外知名高校考察学习;②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聘请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专家参与专业建设和授课任务;③ 企业教师队伍建设:合作企业教师8名,占专任教师的26.7%。
3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依托陕西省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应用信息技术教学与创新实践中心”,智慧企业管理软件研究中心、校内工作室及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确保实践教学体系落地实施。通过智慧企业管理软件研究中心平台建设,持续跟踪智慧企业管理软件前沿技术,师生共同开展企业信息化项目和高校信息化研发项目。每年此类项目可立项横向科研项目大于200万。同时应用型科研反哺到教材、教学内容、实验内容、教学案例及学生毕业设计,截至目前,已经出版教材五本,学生毕业设计来自于真实项目占到60%以上。
4 建立了质量监控和运行保障机制
根据工程专业认证标准,建立“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和持续改进机制,定期对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目标进行达成度评价,并出具持续改进报告。针对学生基础弱的现状,通过学习支持中心、学业导师制度进行持续改进,建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完善、自主创新的有效激励机制。教学方法更加强调行动学习、“做中学”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