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深刻认识实践育人的理论内涵
 
更新日期:2024-12-23   来源:   浏览次数:133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实践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人类改变客观世界的相关活动,二是指人类自我完善的创造性活动,这不仅是主观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也是主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实践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人类改变客观世界的相关活动,二是指人类自我完善的创造性活动,这不仅是主观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也是主体创造自身的活动。实践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丰富自己的主观世界,发展自己的本质特征,使人一直处于一种创造、提升、发展的状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的形成都要接受实践的检验,检验真理的标准就是进行社会实践。这就要求在现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中,坚持实践第一,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做到理论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统一性。马克思同时指出,“生产劳动和智育的早期结合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人的唯一方法”。
在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的重要精神中提到,高校始终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育人的根本任务,以全新的视角加深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教育发展规律以及人才培养规律的认识,进一步开拓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新境界,保障高校实践育人工作顺利开展。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当代大学生,无论何种形式,都身体力行,道德规范体系和道德需要通过学生的社会实践,内化为自身道德需要,才能真正起到指导道德行为的作用。同时,高校开展实践育人还有利于加快在校大学生的社会化。人的思想道德形成与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这个历程中,促进了个性的形成与发展、价值理念的内化、生活技能的掌握、逐渐形成社会角色,这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并且,高校实践育人能激发高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动力人社会化的过程。人类的社会化,就是从一个自然人逐渐成为具有社会印记的人的历程,在。在实践育人中,大学生走出学校、进入社会、参与实践,能充分发挥青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使学生自觉养成自律的品质,这是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达不到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代表着我国的办学性质、办学方向和办学目标。习总书记同时指出,“高校要把立德树人放在重要位置,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广大师生逐步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传播者、践行者。”这表明我国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育方面的重大使命和在实践方面的重要任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在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要求做到坚持立德树人为重要任务,努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实践能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深刻认识实践育人的理论内涵

下一篇: 深刻认识实践育人的理论内涵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