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中对死亡的浪漫化想象叙事并不是对死亡的否认,“另界”与人间的契合并不是盲目地淡化死亡的现实感。作者为死去的人们构建了理想化的“另界”,但也时刻在提醒着亡灵要正视死亡这一事实,若想回人间必须遵循自然轮回的规则,一切人为的“复生”都是不允许的,亡灵的归属是正视死亡,等待轮回。
莉兹作为“另界”的新成员需要参加适应仪式,适应仪式包括观看介绍“另界”录像片、与适应辅导员见面、确认自己的遗言等等,这一系列的过程与在人间入学的程序相当,因此莉兹发出感慨“死亡跟上学没有太大的差别”。“另界”里的景观与人间也无较大的区别,莉兹坐在车里观光时心想“这里的一切太像人间了”。“另界”的一切都太像人间,让莉兹感受不到自己是已死之人,也让读者觉得莉兹只是到另一个地方旅行,这样的死亡叙事使死亡“去陌生化”,淡化了死亡对于死者及读者的现实感。
“另界”呈现的外表与人间极其相似本就容易麻痹死者对死亡的感知,然而在“另界”里还有地方可以观察人间的举动或与人间取得联系,例如有一个叫“瞭望台”的地方,在这里花一个“伊特尼姆”就可以观看人间五分钟;还有一个叫“海井”的地方,通过“海井”不仅死者可以看到人间所发生的事情,活人也能通过身边某个出水口看见和听见死者。这就更加拉近了生与死的距离,让无法直面死亡的亡灵极易受诱惑,从而想要通过人为手段去“复生”。
作者将死亡叙事做了艺术化的处理,淡化人们对死亡的恐惧,从而让人们能够接受得失无常,但她的死亡书写呈现出的是一种直面死亡的理性姿态,她在小说中多次借人物之口强调“没有任何办法能使你(莉兹)返回到原来的生活中,你也不应该返回到原来的生活中去,你原来的生活已经终结,你永远也回不去了。”
莉兹曾多次尝试回到人间,但都没能成功。一次是想要将肇事司机告诉家人,还有一次是想告知家人她精心为爸爸准备的生日礼物所放位置,前一次是被外婆阻拦,后一次则是传递信息有误,而且还因为传达信息有偏差,导致她弟弟阿尔维被爸爸扇了耳光。不止是莉兹,欧文刚来到“另界”时,也非常留恋人间的妻子,他有规律地“拜访”妻子,使妻子从医学院退了学,整天待在家里等待着欧文,后来当欧文得知自己毁了妻子的正常生活后,便知道得停止了。
凡此种种,作者想要表达的就是“活人得继续活人的生活,死人也得继续死人的生活。”一个亡灵并不能改变活人的生活,也不能改变死亡的事实,他只能是人间的旁观者,在“另界”好好生活,等待轮回。作者既将死亡浪漫化叙事,同时又理性地强调亡灵的归属就是要正视死亡,在“另界”重新展开自己的生活,两者交相呼应既减轻了死亡的沉重感,又加深了作品的思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