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管理最早起源于西方的政治学,研究的对象是政治危机和自然灾害。但早期研究更多的只是个案研究,缺乏综合的理论研究和框架。危机管理真正作为一门科学是源于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时任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的艾莉森(G.Allision)据此写出的《决策的本质(The Essence of Decision)》一书,被认为是“一本危机管理的经典之作”。在此后的二三十年,世界格局风云变幻、动荡不安,一些先进国家的经济、社会系统日益庞大和复杂,进入70年代以后危机事件更是频频发生,西方的危机管理研究出现第一次高潮并迅速发展起来。20世纪80年代后,跨国公司纷纷参与到全球竞争中,企业也开始重视自身的危机管理探究,令危机管理研究再一次出现了高潮,学者们开始对危机管理从多角度、多学科展开探讨。关于危机管理,不同学者的定义不尽相同。格林(Green)认为危机管理的任务是尽可能控制事态,“在事件当中将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在事态失控后要争取重新控制住”;芬克(Fink)提出任何防止危机发生的措施,都是危机管理;海耶士(Richard E.Hayes)进一步将危机管理细化至具体的行动步骤,包括:检测环境、了解问题、制定替选方案、预测方案可能后果、决定行动方案、下达执行方向及排定计划;美籍华人鲍勇剑和陈百助认为,危机管理就是一门研究为什么(Why)人为造成的危机会发生,什么样(What)的步骤或方法可以避免这些危机的发生,一旦发生,如何(How)控制危机的发展和消除危机的影响的学科。目前,关于危机的概念,经典定义有以下几种:美国著名危机管理专家董贝认为,危机包含社会危机和自然危机两部分,社会危机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危机,如:武装暴动、恐怖主义、金融危机等,而自然危机主要包括: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罗森塔尔和皮恩伯格延展了危机的外延,认为危机是指具有严重威胁性、不确定性的情境;著名的危机管理大师劳伦斯.巴顿[7]理解的危机是一个会引起潜在负面影响的具有不确定性的大事件,这种事件及其后果可能对组织及其员工、产品、服务、资产和声誉造成巨大的损害;20世纪末,皮尔森和克莱尔结合心理学、社会政治学及科技结构等领域的危机观点提出一个更为复杂而全面的定义:危机是一种具有高度影响性和威胁性的情况且由于其成因、结果及解决方法均混沌不明常导致群体心理共享经验及信仰价值的破灭或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