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教育部要求贯彻全面素质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对学生能力培养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在二十一世纪强国民富的中期,对小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培育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坚毅品质,因此了解我国小学生坚毅品质的发展现状还是十分有必要的。由调研数据可知,学生的坚毅指数处在3分左右。这意味着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逐渐形成了坚毅这一品质,但就其水平而言仍处于中等水平。针对该现象本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行分析和探讨:
1.学生努力坚持性有待提高
从坚毅品质这三个维度的得分情况来看,学生兴趣稳定性得分最高,信念坚定性次之,努力坚定性得分最低,这也与蔡连玉等人的研究一致。小学生对万物常常保持着一颗好奇心,有着广泛的兴趣和爱好,特别是条件较好的家庭,父母可能会在学生兴趣爱好方面投入更多。比如,参加一些舞蹈、绘画、钢琴、书法等校外培训机构。尽管如此,一旦让他们长期坚持,半途而废的现象也就层出不穷。在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时,询问其成绩没考好的原因或者是某项任务未完成的原因,近七成学生表示是因为运气不好、题目太难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而致使失败,只有少部分学生认为是自己还不够努力或者没能坚持下去的原因。由此看来大部分学生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这也符合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之中学生很难长期坚持某一项任务或事物的现状。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人们生育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少子化社会已经成形。由于缺少其他兄弟姐妹,学生自然成为家庭中的焦点,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在这样过度溺爱、替代与保护下,学生生活经历与挫折体验就更少,就更难拥有努力克服困难的决心和长期坚持的行为。
2.身处复杂家庭结构中的学生坚毅水平偏低
对家庭结构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到由一对父母和孩子组成的核心家庭结构下的学生坚毅指数得分最高,而复合家庭即两代以上的夫妇及其子女、亲属所组成的家庭结构下的孩子坚毅指数得分最低。从这一角度观之,不同的家庭结构也会影响学生坚毅水平。究其原因,这可能是因为核心家庭结构较为简单,它只有一对父母和未结婚的孩子构成。这就意味着孩子还处于成长阶段,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而且父母没有照顾上一辈人的压力就可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有研究发现家庭结构之所以会影响孩子的发展,是因为不同结构形式的家庭能通过父母教育参与剥夺机制来影响孩子的发展。也有研究证明,在复杂的家庭结构中,祖辈和父辈的共同养育会削弱孩子的独立性。学生身处错综复杂的家庭背景中,会得到来自长辈不同程度的宠爱,致使他们较少经历打击和挫折,遇见困难时只会选择逃避、放弃。另一方面,复杂家庭结构中父辈和祖辈的教育观念往往会产生分歧,他们之间的教育冲突对孩子也会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孩子坚毅的品质在这种家庭结构的影响下更难形成。
3.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学生的坚毅品质越好
分析学生父母受教育程度,发现只有在努力坚持性这一维度上不同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兴趣稳定性与信念坚定性这两个维度上没有明显的差异性。一般来说父母受教育程度高,家庭学习、生活氛围也就越好,在良好氛围的感召下学生就逐渐形成高水平的坚毅品质;而且在生活中,个体在接受高层次的教育时自身就会表现得十分坚毅,所以受其影响孩子可能就会表现得越坚毅。且从整体得分情况来看,学生的坚毅水平与父母受教育程度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特别是父母受教育程度在本科及以上的孩子坚毅水平都高于其他学生的坚毅水平。在以往的研究中,有部分研究者发现父母受教育的程度与父母的教育理念、教养方式以及教养行为有着巨大关联 。由此观之,这可能是因为父母所受的教育程度越高,其教育理念就更加切实,就越注重学生勤奋和努力方面的培养;而他们教育方式更为科学,能够有效地使学生懂得如何坚持并不断努力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