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防灾减灾工程学课程特点
 
更新日期:2024-12-23   来源:   浏览次数:128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课程内容多而散防灾减灾工程学相比于其他课程而言,知识点较多,且比较散乱,难以层层递进、贯穿始终。这一课程目标要求:(1)清楚土木工程结构物

 
 1.课程内容多而散
防灾减灾工程学相比于其他课程而言,知识点较多,且比较散乱,难以层层递进、贯穿始终。这一课程目标要求:(1)清楚土木工程结构物可能面临的各种相关灾害特征及其影响;(2)掌握工程结构抗震减震、抗风减震、抗火防火、抗爆防爆以及地质和洪水灾害防控的基本理论、方法及工程实施技术;(3)奠定灾害风险分析及应急管理知识基础,具备独立从事防灾减灾工程应对的能力[2-4]。那么,在授课过程中如何将这些散乱的知识点如地震、风灾、火灾、洪灾、爆灾、地质灾害等有机的串联起来,便需要教师仔细的探析和精心的编排。如在讲授地震灾害的过程中可以发散开来,引导学生思考由地震可能引发的水库溃坝水灾、房屋倒塌火灾及工程环境破坏等相关灾害。再比如在房屋结构设计时也要同时兼顾考虑抗风、抗震、防水功能,甚至特殊结构的抗暴等。
2 需兼顾原理和案例
目前,防灾减灾工程学的大多课程内容笔者认为大体可总结为两个部分:一、基本原理,二、案例分析。基本原理部分则存在着与许多其他的课程高度重合,如地震灾害及工程抗震就与《地震工程学》的内容相一致,地质灾害里的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内容则更是在许多课程中频现身影。中国应急信息网(http://www.emerinfo.cn/)关于灾害事故的报道数量之多、频率之高时常令人忧虑,如何选择典型的实时案例展开分析不可一蹴而就,要既能够说明其发生原因、类型及危害,还要能够分析给出不同的处理措施,讨论各种措施的优缺点和适应性。
3 防灾减灾对策不匹配
学以致用是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是否得到培养提高的最直接体现,那么对于《防灾减灾工程学》这门课课程来说就是在学习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能够合理有效的给出优化的出现灾害时的减灾措施,以及工程建设前预判可能发生的哪些潜在危害并给出预防措施。
目前《防灾减灾工程学》教学思维笔者认为对防减灾对策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多是事后诸葛亮,对已发生的案例进行蜻蜓点水式的分析,让学生难以印象深刻,只能停留在蒙特梭利所说的“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离达到“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还相差较远。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防灾减灾工程学课程特点

下一篇: 防灾减灾工程学课程特点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