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非圣贤,不能生而知之。若扁鹊、华佗等医祖,张仲景、孙思邈医圣药王也皆有其师[5]。及至成就之后,也择徒而授。类此师徒传承,既是古代中医药人才培养与成才的主要方式,也是中医药学术传承的重要基础。新安医学能够名医辈出,历经800余年,传承至今,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独具特色的师承教育是其重要的一个方面。概括地说,新安医家的师承教育即“亲炙”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1)父子、叔侄、兄弟相传的传承方式。古代新安地区,社会相对安定,家族、宗族在社会的结构中具有重要意义,深刻影响着社会经济、文化、民俗乃至于医学等方方面面。稳定而强盛的家族、宗族,使得以家族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亲炙”不仅更为容易,也更长久,往往构成了“家族链”式的传承。据目前研究统计,从北宋以来,新安世医家传三代以上至十五代乃至三十代的共有 63家记载名医 300 余人,在新安医学的发展与传承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其中代表性的有:北宋末年的歙县人张扩。他青年时从湖北蕲水名医庞安时学医,得其倾囊相授。随后又赴西蜀,跟王朴学脉。学成后,行医于南京、当涂一带,察脉语病,开方用药,无不准确,人称“神医”。张扩传医术于弟张挥及子张师益,张挥又传于子张彦仁,彦仁再传子张杲。张氏三代业医,前后达 100余年{6}。歙县郑氏喉科,始于郑于丰、郑于蕃兄弟,兄弟二人于清康熙年间在江西经商,从福建名医黄明生学喉科,回乡后致力于喉科研治,名噪一方。郑于丰传医术于其子宏纲,郑宏纲勤学肯钻,于喉科诊治方面益精,著《重楼玉钥》。宏纲再传子枢扶、既均,二子又合著《重楼玉钥续编》等{7}。
此外,新安医学世家还有歙县“黄氏妇科”黄家、“吴山铺伤科”程家、“野鸡坞外科”方家、绩溪龙川胡氏外科、黟县三都李氏内科等。他们的家学世代相传,学验俱丰,对新安医学的发扬光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师徒相传的传承方式。学子有志于医,广游四方,访师问道,名医师择徒而授,师徒双向选择,进行医术传授,形成了新安医学又一重要医学教育、人才培养、学术传承的方式。如明代祁门人汪机,原修举子业,后弃举业而专攻医术,对内科、外科、针灸、痘诊等术科皆有研究,《明史•方伎传》说他“精通医术,治病多奇中”。汪机成名后,广收弟子传授其医术,弟子中著名者有祁门的陈桷、许忠、周臣,黟县的黄古潭,休宁的汪副护等。黄古潭再传授医术于孙一奎,孙一奎再传其子孙泰来、孙明来及门人余煌等。明代祁门人徐春甫随名医汪宦学医,尽得其学,后又游历各地,访师拜友,成为嘉靖年间著名医家,史书称其“治人甚众”。其编纂的《古今医统大全》,被近代医界列为古今十大医学全书之一。徐春甫传所学于其侄徐良佐,及门人汪腾蛟、李应节、谢举元等,皆为造福一方的名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