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外语思政
 
更新日期:2022-06-08   来源:   浏览次数:87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要想将课程思政与外语教学完美契合,就要充分挖掘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文化背景,只有建立在对母语和目标语的文化内涵的深度理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要想将课程思政与外语教学完美契合,就要充分挖掘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文化背景,只有建立在对母语和目标语的文化内涵的深度理解下,才能更好地进行语言沟通和交流,才能逐渐培养出学生面对文化差异和西方文化渗透的思辨能力,从而使得课程思政更好地发挥作用。
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的时代背景下,在复杂的国际交流和文化碰撞的今天,外语人才,尤其是培养出拥有本国文化自信和双向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不仅是时代的迫切要求,更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紧迫问题。2017征求意见版中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指出:“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拓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由此可见,跨文化交际意识对于语言学习者的重要性。
结合我们这么多年的英语语言学习,不难发现,任何语言文化都是基于当时特定时期的政治和社会背景下的产物。比如美国小说《红字》,作者是19世纪美利坚合众国的浪漫主义作家霍桑,小说以北美殖民时期为背景,但揭露的却是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时代美利坚合众国社会典法的残酷、宗教的欺骗和道德的虚伪。《红字》不仅涉及当时一个严肃而敏感的婚外情话题,而且还触及到了有争议和激进的女性主义思想,此本小说是对当时基督教价值判断的颠覆和挑战。 假如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政治环境,作者本身的经历,就能对这本文学作品有更好的理解。再如我很喜欢的另一部作品《德伯家的苔丝》,作者是英国的托马斯.哈代,创作于19世纪后期,当时正值英国工业革命飞速发展,工业的发展侵蚀了英国传统农业社会的宗法秩序,打乱了农民长期在乡村田园环境中所形成的种种生活方式和习惯。很多淳朴憨厚的农民在此时遭遇了阵痛,他们不得不从自给自足的经济状态转向受雇于人、被人剥削的农业工人。19世纪末维多利亚时期小说家托马斯·哈代正是基于这种时代背景下所创作的。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外语思政

下一篇: 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外语思政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