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课程思政全面融入《中国文学》的改革举措与实施方案
 
更新日期:2024-12-19   来源:   浏览次数:116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课程思政全面融入《中国文学》的措施,要从课程使命、教学实践、人才培养等视角全面展开。具体来说,提炼课程的思政元素,归纳具体的思政案例,凝练科

 
 课程思政全面融入《中国文学》的措施,要从课程使命、教学实践、人才培养等视角全面展开。具体来说,提炼课程的思政元素,归纳具体的思政案例,凝练科研的思政选题,汇集育人的内外合力,有助于实现课程思政的全面推进。
(一)精选作家作品 归纳思政案例
依据《中国文学》的学科归属与课程特点提炼并深化课程的思政元素。在现有研究成果中,学者对模式与方法的探索较多。结合《中国文学》的具体篇目,寻找文本的“思政因子”,尚有较大的拓展空间。结合前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时代价值,回归《中国文学》的经典文本,精选作家作品,归纳思政案例,扎实推进课程思政的积极落实。具体做法如下:提炼作家作品中蕴含的使命感、责任感、爱国精神、奋斗精神、开拓精神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使之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将课程思政融入《中国文学》的教师教案、师生课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鉴于汉语言专业的学生基础较弱,《中国文学》的立德树人一定要慢下来、沉下来,才有实效。从解决学生根本的学习困难入手,实现知识教育要求与思政教育的统一。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通过设定文学解读与价值判断相关联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
(二)教研思政一体 凝练思政选题
课堂融入价值观塑造、人格养成等思政内涵,课后布置相关思维拓展、能力提升的学术思考。指导学生阅读经典,阅读原典,从文本阅读中提炼问题意识,提炼志存高远、精忠报国、仁政爱民、克己修身、孝悌友爱等德育元素。学年论文与毕业论文的写作,不再是机械、泛化、肤浅的文化、文学研究,而是课程思政、问题思考、阅读经验的深度融合,真正实现“从单一的知识传授到知识传授与思政育人同频共振”。简言之,教师要着力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在文本阅读、论文写作、生活实践中,都时刻领悟并践行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三全育人调研 内外合力推进
“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弄清学生“关心什么、需要什么”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科学合理的问卷调查是了解学生的必要手段。面对汉语言专业的少数民族学生,不仅要调研课程德育认知、思政信息渠道、思政文本推荐等一般性的学生诉求,还要考虑到少数民族原有的知识基础与文化环境,探索有利于实现其归属感的思政路径。通过问卷调查,多视角、多路径地保障课上与课外的思政效果。从职业素养养成的角度,有针对性地挖掘课程所蕴含的育人元素,增强课程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
校内校外力量协同。办好教育事业,学校、家庭、政府、社会都不是旁观者,不能置身事外。必要时进行家访,探究汉语言专业学生的成长环境与知识养成、德育实效、职业需求的关系。新时期的“三全育人”,绝不能一概而论,而是要站在全域协同的育人起点上,建立“理论武装、学科教学、日常教育、管理服务等“七位一体”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同时高度关注学生道德培育、知识养成与就业指导的协同合作。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课程思政全面融入《中国文学》的改革举措与实施方案

下一篇: 课程思政全面融入《中国文学》的改革举措与实施方案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