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公费农科生政策提出背景与现实考量
 
更新日期:2022-06-09   来源:   浏览次数:134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与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相比,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则显得落后很多。农业问题要想得到好的解决,科技创新是根本途径之一(孔祥智,2012)。农业部

 
 与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相比,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则显得落后很多。农业问题要想得到好的解决,科技创新是根本途径之一(孔祥智,2012)。农业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0年的52%增长到2020年的60.7%,但是与发达国家75%的平均水平和荷兰、日本、美国90%的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想要把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确保农业技术从实验室到达田间地头,离不开农业技术推广这一关键环节。农业技术推广是将科技与农民链接起来的桥梁,是打通农业科技“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渠道,是实现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陈新忠,李芳芳,2012)。高质量的农业技术推广离不开人才要素,农业技术人员的数量对于农业经济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汪发元,刘在洲,2012)。但我国目前的基层农技人才队伍建设情况不容乐观,无法满足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需要(李忠云,2011)。且大部分农技人员年龄偏大,基层农技推广队伍40岁以下的人数占比只有20%左右(周旋,2017);高素质、高学历人才更是匮乏,许多地方第一学历为本科及以上的人员占比不足10%(冯春营,2018);尤为迫切的是专业技术人员与非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结构不合理,在编不在岗的现象严重,推广工作开展困难。某种程度上讲,人才的匮乏,导致了农业技术推广的低效率,加剧了技术需求和技术供给的脱节现象,降低了农民使用新技术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张开云,张兴杰,2012)。因此,要想提高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公共服务的能力水平,必须要加强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增加人才数量、提高整体素质(张新华,田玉敏,2013)。为了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切实提高基层农技推广的服务质量,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山东省政府2018年4月印发了《山东省基层农技推广人才定向培养实施办法》,依托省内高等院校正式启动公费农科生的培养,截至2020年共计培养学生1147人。公费农科生在校期间,实行“两免一补”的费用政策,免除学费和住宿费,并且对学生的生活费进行补贴,费用为每人400元/月,所需经费由省财政按照每人每年10000元拨付给高校。公费农科生毕业时,与用人单位进行双向选择,签订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合同,纳入事业编制实名制管理,合同期为5年。
公费农科生的政策目标是培养基层“下得去、用的上、留得住”的农技推广人才,“下的去”是指学生在毕业时能够按照就业协议前往签约地所提供的岗位工作,“留得住”则是希望公费农科生在协议服务期满之后,仍然能够继续扎根基层进行农技推广服务。显然,公费农科生的长期服务意愿与政策目标能否实现直接挂钩。虽然公费农科生政策尚处于起步阶段,并没有毕业生,但是公费教育并不是首次提出。从公费师范生和公费医学生政策的实施情况来看,公费生在毕业时选择违约,或者在服务期满之后离职的现象并不少见。因此,我们需要把可能出现的问题前置,了解他们在签约地进行长期服务的意愿,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做到未雨绸缪。公费农科生,是政策的核心主体,其职业态度和服务意愿息息相关,职业认同水平的高低与他们能否履约、是否愿意扎根基层服务关系密切。同时,公费农科生政策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公费农科生的服务意愿也与多种因素有关,参考公费师范生和公费医学生的实践经验,政策内容的设计和学校培养体系的构建对于政策的实施效果来讲影响巨大;作为即将加入三农工作队伍的一员,三农情怀的培养也极为重要。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将公费农科生的长期服务意愿、职业认同、三农情怀以及对政策内容的满意度和对学校培养体系的满意情况纳入考量。以期能为公费农科生政策的完善和后续推广提供助力。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公费农科生政策提出背景与现实考量

下一篇: 公费农科生政策提出背景与现实考量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