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科学史教育的育人功能
 
更新日期:2024-12-16   来源:   浏览次数:165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西方教育体系中早在十九世纪便重视科学史在教育中的作用及其理论研究,袁维新回顾国外将科学史引入科学教育的历史,进而归纳提出科学史在理解科学本质

 
 西方教育体系中早在十九世纪便重视科学史在教育中的作用及其理论研究,袁维新回顾国外将科学史引入科学教育的历史, 进而归纳提出科学史在理解科学本质、促进知识建构、提高人文素养、培养批判精神等四个方面具有重要教育价值。结合我国教育发展的实际特征,本文归纳认为科学史教育在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育科学精神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三个方面具有重要育人功能。
1.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曾强调,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不仅要抓好知识教育,更要抓好思想品德教育。在高校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中,价值塑造是第一要务。长期以来专业课程往往容易忽略价值塑造的目标,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科学史教育的融入可以促进在专业课程中加强对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科学史可以使课堂更具人性化。专业课程通常涉及许多专业概念、理论和重要发现,仅仅学习冰冷的知识是不够的。将科学史引入课堂,呈现专业课程里知识点的时代背景和发展过程,将科学家们进行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展示给学生,既可以引发学生兴趣,又可以使学生了解科学家长期探索、不断努力、刻苦钻研的奋斗过程,激发学生刻苦学习的决心。人性化的学习内容可以使得抽象单调的科学概念,成为较为社会化、生活化的课程内容。让学生理解其所学专业的起源、发展历程和将来发展的方向,专业课程便会体现出其人文性。
科学史可以培养学生对群体、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培养学生对群体、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是科学史的一个重要价值。萨顿认为,“科学的历史,如果从一种真正哲学的角度去理解,将会开拓我们的眼界,增加我们的同情心;将会提高我们的智力水平和道德水准;将会加深我们对于人类和自然的理解。”把人类文明发展和科学发展结合理解,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更好的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更好的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是有国界的,回顾近代中国百年风雨我们更能理会科学的重要社会价值。在许多黄大年式的科学家的努力下,我国实现一个又一个的科技突破,但不少学科和细分领域里还有“卡脖子”技术需要攻克,这些都应该融合在科学史中体现在课堂里。新中国的建设中有很多优秀的人选择科学作为职业,把一生奉献给科学研究,需要发掘自己学科里科学报国的故事,这将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得到强化,进一步化为忘我奋斗,勇攀科学高峰的动力。
2.培育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对科学真理探索和对科学本质的人事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孕育出来的推动科学进步的价值观和心理取向。科学精神使学生受益终身的是培养其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科学史融入课程可以很好的促进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科学精神是强调怀疑的、批判的精神。传统科学教育重在传授已知的知识,教师讲解或者教科书陈述的方式呈现权威的知识或者观点,而科学理论是如何得知、其产生的情境则往往被一带而过,往往导致学生认为科学的进步是一个常态、线性积累的过程,是一种新的事实、理论不断加成的过程。事实上,科学理论不是纯客观的,它包含人的推理、想象和创造性;科学进步是新旧范式的转变,包括概念及方法学的转变。科学知识强调的是确定性,而科学精神强调的是不确定性,不再将科学知识作为绝对真理来呈现,将有利于培养学生怀疑的态度和科学精神。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科学史教育的育人功能

下一篇: 科学史教育的育人功能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