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更新日期:2022-06-10   来源:   浏览次数:141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缺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配套设施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拥有最基础的设施,例如谈心谈话工作室、心灵之窗、心灵驿站等,为心理健康师

 
 (一)缺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配套设施
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拥有最基础的设施,例如“谈心谈话工作室”、“心灵之窗”、“心灵驿站”等,为心理健康师、辅导员等提供与学生洽谈的场所。但是存在很多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的经费投入过少,二级学院配套经费紧张的现象。高校虽然在校园里面有设置了心理咨询中心,但是数量过少,甚至很多高校只有一个,难以满足学生心理选择性上的需求。同时,心理咨询室在设计和位置选取方面不太合理,多采取全封闭式设计,选址在行政楼进行办公,缺乏环境的亲和力、感染力,容易让学生望而却步,更谈不上心与心的交谈。更有甚者,因为经费紧张无法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经常将会议室、办公室、空闲教室等临时环境作为与重点学生约谈的场所,解决一时之需,没有考虑到肃穆的环境很难让学生产生一种精神寄托,学生一旦有心理问题时,不会主动前往咨询。
(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师资队伍薄弱
心理健康咨询师、辅导员、导师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重要角色。高校虽然都建立了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但是在管理、培养和考核上存在诸多问题。首先,高校虽然按照中发[2017]62号文件要求配备了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但是很多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是由其他教师或者工作人员来兼职,无法全职工作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第一线。其次,高校对于辅导员、导师及心理工作者的培训过少,尤其是忽略了对研究生导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很多辅导员并不是心理专业科班出身的,也无法通过考试获取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缺乏心理健康相关的理论知识和谈心技巧,对心理可能存在问题的学生难以及时做出判断。最后,在研究生规模较大的高校,研究生心理问题也日益凸显,辅导员与导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职责划分模糊。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在学术上为学生传道授业,却经常容易忽略了对学生的心理上的解惑。除此之外,高校也缺乏对研究生导师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考核机制。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下一篇: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