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明星商品化
 
更新日期:2024-12-16   来源:   浏览次数:1488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明星商品化,即明星有了商品属性在市场运作中被买卖的现象。这一时期的上海受资本主义的冲击、西学东渐的影响,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商品化的社会转变

 
 明星商品化,即明星有了商品属性在市场运作中被买卖的现象。这一时期的上海受资本主义的冲击、西学东渐的影响,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商品化的社会转变,电影精神层面的价值逐渐演被商业的利益所覆盖。电影公司以及老板在社会各层在中寻人,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谋取利益对其形象进行再塑造,从形象、风格、口碑等各个方面对营销,对独到的特质进行培养,使得成为完美的“商品”。电影人以及投资家在追求自己所投资“商品”的商业价值又要使得“商品”利益最大化,于是,明星在影坛中的商品化潮流成为一种消费奇观,这种商品化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明星悲剧。
来沪初始,艺华对李绮年不乏有积极正面的宣传。李绮年因为早前在1935年主演了香港第一部有声片《生命线》引起轰动之后,成为被媒体争相报道的 “南国影后”,仿照1939年《木兰从军》的营销,李绮年来沪,艺华在《艺华画报》发表《突破孤岛沉闷空气,迎南国影后李绮年来沪》文章迎接李绮年;《有史以来第一部巨片》《李绮年登台盛况》等为《女皇帝》作宣传;“电影中的道具十有八九都是假的,可是《女皇帝》中李绮年所佩戴的一块汉玉至少已有二千年以上的历史…大家碰都不敢碰一下”;期刊特刊《南国影后李绮年特写》中,专访李绮年增加关注度。
然而在孤岛内忧外患的特殊语境之下,李绮年作为电影明星的悲剧未能幸免。公司无底线的营销一次次对其身份、名誉甚至身体的出卖真实诠释了一代影后的悲惨遭遇,为了追名逐利不惜以牺牲李绮年的形象为代价,在资本的利益取舍中她作为电影明星的身份更加抽象,女明星符号化身份独有的宣传功能让她很快失去自我,逐渐沦为一个纯粹的盈利工具。
亲父寻女造噱头。为了增加《女皇帝》热度,艺华最初在李绮年来沪时就设计一出“父寻女”的好戏。1940年,期刊《电声》发《李刚警告李绮年》《李绮年接恐吓信》等新闻,内容是自称20年前兵荒马乱失散的父亲如今见到报纸上的李绮年,前来相认,而紧接着李绮年的紧急启示更自相矛盾,甚至当时舆论认为“竟有利用自己的爷来做噱头的,真是吃豆腐吃到穷爷头上矣”,自此李绮年的影坛之旅被画上污点,然而全然不顾李绮年形象的艺华公司并没有就此放弃对其剑走偏锋的塑造。
自杀谣言博关注。李绮年在香港时候就因长相与阮玲玉相似被关文清看中签约“大观”,而到阮玲玉自杀不久的孤岛,愈发无底线的艺华竟然用“自杀”来引关注。在《女皇帝》《梁玉红》都放映完毕以后,艺华眼见投资后的李绮年并无收益,于是放出“李绮年自杀”的新闻,而这时阮玲玉自杀的新闻在影坛并没有消失殆尽,这种谣言更是闹得满城风雨、人心惶惶。直到记者在家中采访到李绮年时,李绮年自己则表示“自杀!我为什么要自杀?”这才得以揭穿真相,以至于这种谣言被批“完全无稽”,若问谁有如此精力传播谣言,也只不过是不顾底线增加噱头的艺华公司罢了。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明星商品化

下一篇: 明星商品化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