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挥大学生党员的组织协调作用
组织育人不是教师对大学生的直接灌输,而是大学生通过组织文化的感受内化过程。组织育人融合思想性、逻辑性、全面性为一体的全方位立体教育,与传统的单向教育方法相比,切实提高了思政教育过程的实效性,教育形式接地气,扩大了思政教育的覆盖面。作为学生队伍中的骨干力量,大学生党员应参与组织育人的过程中,即作为教育对象,也作为教育活动组织者,鼓励同学参加思政学习会、模范引领教育、学术报告会,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积极参加组织育人活动,并在活动中提升自我、充实自我,进而增强校园的“大思政”氛围。大学生党员还应发挥党建工作“有形化、项目化、实体化”的作用,组织育人不仅仅立足于校园,还应该走出校门、面向社会。育人活动向社区服务、企业实践和乡村振兴等方面延伸,由大学生党员带队,在寒暑假期间自行组团,自拟调查课题,采取实习、科研和社会调查等各种方式进行社会实践,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撰写出心得体会,使“90 后”大学生党员的自身优势经过实践磨炼得到不断丰富发展,形成渠道广、覆盖宽的组织育人模式。
(二)发挥大学生党员的模范引领作用
大学生党员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个人政治素养,在组织育人中发挥标兵旗帜作用,更要关心后进同学,促进班级思政风气的全面好转。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在高中阶段的教育也存在差异,个别学生对党的政策方针不了解,在某些方面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个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有些许问题,如果这部分同学的思想问题不得到妥善解决,会影响组织育人工作的全面开展。抓住新时代大学生喜欢网络偶像,模仿网红明星的特点,注意发现德才兼备的大学生党员,并加以培养打造,在大学生中树立榜样,促使“90 后”大学生对照自己、检查自己,不断向优秀大学生党员看齐。为了使全体学生都能融入组织育人的大环境,需要党员同学与思想后进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互助关系,开展“一帮一”活动,随时为其答疑解惑,排忧解难,促使其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共同取得进步。鼓励有积极进取心的大学生党员,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积极参与组织育人的各个环节,让其他同学感受党员同学的高素质与优良作风,把政治教育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把思想教育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从而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
(三)发挥大学生党员的主体作用
大学生不仅在知识教育中处于主体地位,在组织育人中也应该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当然需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但教育也要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遵循知、情、意、行发展的教育规律因材施教。高校是大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与其学习生活密切相关,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通过发挥大学生党员的主体作用,建立“党员文明宿舍”,打造良好的思政氛围。将党政领导、专业教师、辅导员和学生党员队伍全面融合,成立组织育人工作组,增强学生思政工作的合力,促进思政工作的全程化,形成“大思政”的工作格局。大学生党员就是教育的主体,一旦发现学校的某些部门,个别老师的言行举止违背了组织育人的宗旨,可及时化解,或报告辅导员老师,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改善现有教育体制,让所有的高校工作者都能实实在在参与到组织育人中,形成理论学习和校园生活相结合的全过程教育,探索出新时期组织育人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