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对于其南部边疆的经营在灭楚不久即开始了。秦始皇很重视经营西南夷地区。他命将军常頞征调巴、蜀士兵,从今四川宜宾至云南曲靖之间开拓了名为“五尺道”的国家级道路,并在沿线地区设置了行政机构。这些经营对促进巴蜀地区和西南夷地区的经济、文化往来,起了重大作用。
秦始皇对西南夷的经略管理,可惜在西汉初放弃了。然而“汉承秦制”,两汉经略边疆的伟业又从武帝开始了!武帝派唐蒙出使夜郎,在其境内设立县治,后划入犍为郡,夜郎归附汉朝。其后,武帝又遣司马相如出使邛、筰一带西南夷地区,在那里设置十余县,隶属于蜀郡。司马迁曾奉命出使巴蜀、滇中,代表朝廷视察、安抚西南夷地区,了解当地地理出产、风俗民情。后西汉又陆续设置越嶲郡、牂牁郡、沈黎郡、汶山郡。武帝元封二年(前109),滇王降汉,汉朝又设置益州郡(治滇池,今云南晋宁东)。从此西南大部归入汉朝版图。
武帝将归附的少数民族头人封为王侯,分别管理西南夷地区的七个郡。西汉中后期,七郡的经济文化发展较快,对其附近的民族地区影响很大。光武帝时,哀牢夷有两支自愿内附。东汉前期,汶山郡以西的白狼等部自愿内附。至此,中国西南疆域已达于澜沧江和怒江以西。中原人来到这里的也有很多。
到东汉中期,西南丝绸之路已经开通。边疆的民族关系和社会安定程度也超过秦朝时期。西南各族与汉族人民从汉代起就有着经济往来,巴蜀商人将蜀布、枸酱、邛竹杖运销西南夷,再由此分别运往南越和印度。
到东汉后期,派往南中的官吏,多是些“侵犯蛮夷”,拼命搜刮的贪官污吏,结果导致人民不断起义反抗。而统治者多是沿袭“攘夷”的老办法,采取镇压手段,这又激起当地人民更大的反抗。面对这一局面,竟有人向汉灵帝建议“郡在边外,蛮夷喜叛,劳师远役,不如弃之”!(《后汉书·西南夷传》)东汉对西南夷的统治管理,在西汉的基础上后退了。
由于上述原因,加上刘备夷陵兵败,东吴从中挑唆,南中部族首领及豪强大姓先后起事,反叛蜀汉。对此,《三国志》记载:“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三年春,亮率众,其秋悉平。”
诸葛亮之所以能够在数月之间平定叛乱,首先在于蜀汉政府军训练有素,军纪严明,将士忠心耿耿、作战勇敢;其次在于诸葛亮指挥有方,用将得当。但是仅仅剿灭叛军,不等于平定叛乱之地,“平”而又“定”才是正道,也才是诸葛亮的目的所在。而使得南中得到“平定”的主要原因是诸葛亮“攻心为上”的基本政策。在这样的“攻心”甚至“交心”的基本政策指引下,才有“七纵七禽”(《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孟获这样匪夷所思的事情发生,这是因为诸葛亮是用“安抚”办法对待叛乱者,打击的重点是少数顽抗不服的反叛首领,目的是恢复南中的和平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