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课程思政和教学课程融合的切入点
 
更新日期:2022-06-14   来源:   浏览次数:98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传染病学课程是所有医学生的必修课程。深入分析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发掘出专业知识的背后蕴藏的丰富的思政教育内容。1医者仁心,大医精诚培育学生

 
 传染病学课程是所有医学生的必修课程。深入分析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发掘出专业知识的背后蕴藏的丰富的思政教育内容。
1 医者仁心,大医精诚——培育学生的职业精神
唐朝孙思邈所著的《大医精诚》,是我国传统医学中对医德的重要论述。精,要求医者具有精湛的医术;诚,则要求医者具有高尚的品德修养。翻开人类与传染病斗争史,无数的医者用“仁德”弘扬“精诚”[4]。
当今的华夏大地,铸就着一代代德馨技高的仁医们。李兰娟院士,被称为“国士无双”,是传染病学界的领军人物,带领广大医务工作着追求着 “救治病人”这一朴实而崇高的职业理想。2003年她活跃在抗击非典第一线, 2020年的新冠爆发,73岁的她又来到武汉,坚定地践行“搞传染病的冲锋在前,大家才会一块往前冲”。我科的毛青教授,作为解放军感染病防控专家,不论是当年抗击“非典”、“埃博拉”,还是如今的武汉战“疫”,一次次闻令而动,不管在哪个战场上,都是身边战友们的“定心丸”。他们不但医术精湛,更有坚定地意志,顽强的作风,大无畏的奉献精神。优秀医德的传承就是要让医学生不但有专业的医疗知识,还要有崇高的职业操守,以“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做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医生。
2 白衣执甲,逆风出征——培育学生的奉献精神
奉献,是一种品质、一种责任和担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是中国共产党人重要的精神特质。从古至今,无数仁人志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无不饱含着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奉献精神。
如今,寒冬逆行入荆楚,临危受命的最美逆行者们就是当代的奉献楷模。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喊话“党员先上”,他和他的团队离病毒最近,离死亡最近,离群众也最近。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医护工作者和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共同勾勒出一幅幅前赴后继、义无反顾,舍生忘死的抗疫奉献的鲜活画面。这些平凡的英雄们淋漓呈现着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定会激励当代医学生勇于担当国家繁荣和人民健康守护者的责任。
3 刻苦钻研,勇攀高峰——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医学的发展和推动需要实践与创新。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和探究,培育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会让医学高等教育充满活力。
人类从未屈服于传染病的横行肆虐。19世纪60年代,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发现了“病菌”,揭示了“传染因子”;20世纪初,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德国化学家杜马克研发出磺胺,均塑造了“实践-理论-实践”的科学创新榜样。我国著名的病毒学家顾方舟,在新中国成立不久,带着国家和人民的嘱托,倾注毕生精力,终于1963年研制出闻名于世的脊灰糖丸疫苗,使中国此后步入无脊髓灰质炎时代。药学家屠呦呦,在实验设备匮乏、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带领团队,将传统的中医药学与现代实验医学巧妙结合,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因而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 这些优秀的科学家是与传染病抗争的拓荒者、先驱者,他们就是医学生尊重科学,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模范榜样。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课程思政和教学课程融合的切入点

下一篇: 课程思政和教学课程融合的切入点

 
相关论文导航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