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活动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自我效能感直接表现为做事的自信心,以及做事的难易程度的判断或把握程度,自已有没有能力去完成,风险有多大等。做同样一件事,能力越强越容易获得成功,越能激励他更好地完成,其做事的自信心越强,自我效能感增强。反之,做一件自已没有把握的事,失败了也会使自已丧失信心,自我效能感降低。所以,自我效能感是完成某事应具备的能力与自身已具备能力的一种对比和主观判断,如果自身已具备的能力大于完成某项工作所需要的能力则自信心强,自我效能感高,否则,则自我效能感低。
创业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竞争性的活动,创业需要各种能力,需要勇气,需要冒险。所以,创业自我效能感直接决定着大学生是否能实现由创业想法转变为创业行动。创业自我效能感体现了个体对自己的行为影响创业环境及获得创业成功的信念和信心,是个体的创业意向和创业行为形成的决定性变量。创业是一场拼搏,可能赢也可能输,可能成功可能失败。创业成功意味着创办的企业实现预期目标,或盈利,或稳步发展,创业失败往往可能前功尽弃,投入的资金或本钱都收不回来。所以,创业者在实施创业前就应通盘考虑,权衡利弊。只有在储备了一定的知识和能力,有较大的把握去成功运行创业项目,才能促使大学生去筹集资金,组织人员,租赁场地,购买设备,去运行创业项目。对于自已没有把握的事,不是必须做的事一般不会去偿式冒险。通常情境下,除非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否则,个体不会从事或坚持参与有较大困难的任务。同样地,只有当个体觉得创办企业是可行的、能够实现的情形下,他才会选择创业。也就是说,只有当个体认为自己有能力通过创业实现自身理想,创业对于他来说是实理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才会相应地产生创业的动机。
创业活动是创业意愿落实到行动中的过程。创业活动的实现首先要求创业者有很强的创业愿望,把创业作为成就人生的一种追求;想创业不等于一定就去创业,要将创业意愿转化为实际行动,还要有决心,愿意为之付出代价,包括牺牲休息时间,围绕创业项目去进行调研,收集创业项目的信息,还要有一定的资金投入等,所有这些都要付出都需要足够的勇气和胆量,要有很高的创业自我效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