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是人类特有的基本社会实践活动,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并促使其自主地接受这种影响,从而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虽然概念内涵有所不同,但二者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有着高度的契合性。
(一)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目标一致性
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不同时期不同研究者对劳动教育的理论观点各异。但所有的研究者都必须得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劳动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应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劳动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实现“以劳化人、以动育人”,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劳动教育的最终目标。马克思曾指出:“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与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日益繁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价值观念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旨在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本质上看,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都是通过对教育对象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的培养,从而提高教育对象的整体素质水平,促进教育对象的全面发展,二者的教学目标具有天然的一致性。
(二)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内容共通性
近年来,劳动教育逐渐在被淡化、被软化,被弱化,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这是劳动教育被“异化”的结果。受“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劳代罚”现实社会的曲解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教育价值观的误导,劳动教育一度处于边缘化地位。新时代,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日益深化,劳动教育被视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一环,学校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重视和加强劳动教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基认为,“没有,也不可能有处在受教育者自身的自觉而积极的劳动活动之外的真正的教育”。马克思指出:“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每一个小孩子都知道的”。列宁同样强调:“没有年轻一代的教育和生产劳动的结合,未来社会的理想是不能想象的”。可见,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从教学内容上看,劳动教育具有思想品德教育和知识技能教育的双重属性,既包括正确的劳动情感、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的培养,也包括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的培育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丰富,既包括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等主体性教育,也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职业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等基础性教育。这与劳动教育中所包含的劳动观念、劳动情感、劳动态度、劳动精神和劳动习惯的培养具有内在的共通性,二者都是以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为主要教学内容,都是通过价值导向和品德塑造以达到全面育人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