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的性质和定位,研究者的认识是不断深入的。之前大家普遍认为,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是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过渡衔接阶段。这种说法当然不够全面,所幸后来不断得到补充。比如韩志刚、董杰(2016)认为,“(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是外国中等教育与中国高等教育嫁接的介入环节,它不是简单的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而是将由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外国中等教育体系培养出的学生接引到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去”。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作为“介入环节”,或者说作为“过渡阶段”,不但要衔接“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还需要衔接“外国教育”和“中国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说,后者可能都是更重要的,因为同一教育背景的学生,从中等教育到高等教育,一般是不需要经过预科阶段的。在中国当前的预科教育体系中,除了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还包括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和华侨预科教育,三者所针对的教育对象,都在某种程上和中国汉族学生存在“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差异。而预科教育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要弥补这种差异。
解决了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的性质和定位问题,可以更好地认识它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其实一直以来,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的目标都是非常清楚的。早在2009年《教育部关于对中国政府奖学金本科来华留学生开展预科教育的通知》里,就明确制定了总体目标,即“使学生在汉语言知识和能力、相关专业知识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方面达到进入我国高等学校专业阶段学习的基本标准”。具体地说,来华留学生通过预科教育,既要能用汉语在中国学习,又要能用汉语在中国生活,所以不但要掌握汉语的规则和特点,更要了解中国的文化和社会。2018年,教育部又颁布了《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其中对于“预科教育”有这样的要求:“进行汉语和学科基础知识教学,使来华留学生达到本科入学标准、适应在华学习生活。”这里所讲的“本科入学标准”,并不单纯是指语言水平,因为教育部对来华留学生的培养方案,是要“与所在学校和专业的中国学生一致”,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趋同化培养”。既然来华留学生的培养目标与中国大学生一致,那么他们的入学标准,也应该和中国大学生的入学标准一致。
中国普通高校招收大学本科生,基本上是以高考成绩为唯一标准的。所以理论上讲,来华留学生完成预科教育以后,应该参加类似于中国高考的结业考试。当然,留学生结业考试的难度肯定要远低于中国的高考,不过在考试内容方面,却应该尽量实现对标。考试内容决定教学内容,因此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讲授的应该是中国的中小学知识,确切地说,应该是在国外的中小学学不到的知识。预科教育作为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过渡衔接,本身并不具有独立的教学内容,它的目的和任务有两点:一是对中等教育的查漏补缺,或者说是对中小学知识内容的“复习”;二是对高等教育的提前接触,或者说是对大学内容的“预习”。长期以来,预科教育都被简单地当成是高等教育的预备阶段,其实这是一种很大的误解。因为相比而言,对中等教育“复习”的重要性,是远远高于对高等教育“预习”的。只要学生真正掌握了中等教育的知识,顺利进入高等教育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