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样的非遗文化为开发提供材料
截止2020年12月,随着“太极拳”的成功申遗,我国已有42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册,位居世界第一。非遗档案包括非遗的申报、管理、保护等活动中形成的档案,各级档案馆的馆藏众多,根据国家档案馆公布的统计数据:2019年度,全国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开放13171.6万卷、件档案。其中,新中国成立前档案 2523.8万卷、件,新中国成立后档案10647.8万卷、件。
其中不乏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陕西省档案局组织当地以方言为载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收录、贵州省档案馆出版《贵州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集萃》、安徽省肥西县档案馆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等。非遗文化对加强民族的认同感和历史感,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发展以及人类的创造力有着重要作用。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进行设计档案文创产品,是档案开发利用的有效手段,也能推进档案馆的公共文化服务。
2.良好的环境为开发提供支撑
“局馆分立”加强了档案馆的公益性质,加强了档案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有利于档案馆更好的投入到社会文化事业建设中。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换言之,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对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高。档案的“局馆分立”是更好的进行公共文化服务的有利环境,是档案馆长足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此环境下,档案馆不论人力还是无力,都有更多资源投入到档案资源开发建设中,加之信息时代的发展,互联网的出现催生了无限延伸的“虚拟货架”,再加上数字产品的边际成本、流通成本趋近于零,都为档案文创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