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人阶级始终不具备领导我国的能力
这种观点看起来似乎不堪一驳,但由于其往往发酵于工人阶级生活、工作等所在的场所却在基层社会运转中拥有不小市场。这种观点认为中国工人阶级素质低下、发展不完善、阶级意识薄弱,不能满足中国社会变革、发展所提出的智力、能力需求,且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发挥作用、所作贡献并不特别突出,特别是在近代中国革命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吸收了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参加革命是革命胜利的关键。相比小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在革命策略制定和革命队伍建设上发挥的重大作用,中国工人阶级的领导作用发挥并不如苏俄工人阶级那样突出,似乎并未成为中国革命胜利的决定性力量。因此中国工人阶级并不是中国各种社会力量的先进代表,也不具备成为中国社会各阶层领导力量的合理性基础和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资格。此外,这种观点还对“党的阶级基础”做出了新的“解释”,认为党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发挥的作用毋庸置疑,但其阶级基础并非是固定不变的,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中作用凸显并不突出的工人阶级不应具有始终作为党的阶级基础的资格,应当根据社会主义建设实际被其他发挥显著作用的阶级或阶层力量所取代。
(二)工人阶级已不能胜任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任
历经三次工业革命后,知识化、技术化、智能化生产成为当代生产方式的主流,特别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持续加速,高学历、高技能、高服务日益成为新时代劳动者的必备素质,以脑力劳动为主的知识分子阶层在生产生活中日益显示出突出的地位和作用,而以体力劳动为主的传统工人阶级由于知识水平、综合素质不高等因素越来越难以满足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求,不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雇佣关系中日益处于不利地位,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发展中社会地位和认可度都呈下降势态。与工人阶级形成鲜明对比,众多企业家由于拥有大量财富、较高学历,甚至前沿科技,在推动生产发展方面作用突出,逐渐走向改革开放的前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影响力不断提升,成为许多人眼中的成功“阶级”。此外,在社会发展中由于脑力和体力分工差距的拉大,工人阶级内部也出现层级分化、利益对立甚至分化斗争现象,这似乎与工人阶级团结一致、共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阶级意识相悖,工人阶级俨然已经演变成为只知追名逐利的“经济人”。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上出现了“工人阶级已经不能胜任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重任”的言论,认为工人阶级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已经被“企业家阶级”、“中产阶级”不断削弱和掩盖,“企业家阶级”、“中产阶级”才是推动和领导当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和先进群体。
以上两种观点都是在试图否认工人阶级对生产力发展方向的代表性,否认工人阶级在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变革方面上的独特历史作用,否认工人阶级先进性和领导作用的当代发展性,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简单等同于对其他阶级、阶层力量的掌控和对财富的占有,是对工人阶级领导地位真正来源和当代表现的错误认识。此外,部分观点中暗含的意识形态目的也值得警惕,片面夸大“企业家阶级”、“中产阶级”贡献和地位,贬低甚至否认工人阶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和基础作用,实质上是一种妄图否定工人阶级领导地位进而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否定党的领导的险恶言论。工人阶级地位和作用的充分发挥关乎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上述错误观点严重影响着工人阶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作用发挥,因此必须要结合现实背景重新对“工人阶级是否还是我国领导阶级”的争论做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