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中国先贤“人”性观
 
更新日期:2022-06-20   来源:   浏览次数:101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人性的来源1.天-人观下的人性。中国古代学派众多,然而无论是中国的显学还是隐学,其人性观多与天有一定的关联。儒家思想是中国主流思想的代表,

 
 (一)人性的来源
1.“天-人”观下的人性。
中国古代学派众多,然而无论是中国的显学还是隐学,其人性观多与“天”有一定的关联。儒家思想是中国主流思想的代表,儒家鼻祖孔子已然关注了人性的问题:“性相近,习相远也。”(《论语·阳货》)他也曾说过,“天生德于予”(《论语·述而》),孔子把人性看作上天天性在人身上的反映。孟子肯定了孔子的观点,他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孟子·尽心上》),其意在于知晓人的本性,就知晓了天命;朱熹认为,“先天之性”受命于天;张载认为人性包括“天地之性”,是人“气”的本性,也是宇宙的全体之性,是一切事物,乃至于人所共有的。分析以上观点可见:先贤认为从人性产生到人性运转,人性与天紧密相关。道家始祖老子与庄子认为,“天”是宇宙运转的最高法则,人应当顺应“天”,顺其运行的自然轨迹,自然地去行事,即老子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也为庄子《大宗师》所示,“庸讵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所谓人之非天乎?”(《庄子·大宗师》),道、理、人、事、物是通而为一的,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赋予天的自然性,人自然无为地效法天道,人道与天道相互牵涉。法家认为,“道”是万物的本源,万物由道产生,人性亦即如此。如其代表人物韩非指出,“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韩非·解老第二十》)同时,“道”又是万物的运动变化的根基,“万物各异理,而道尽稽万物之理。”(《韩非·解老第二十》)可以看到中国古典时期的各家思想学派都有关注天、道、人,他们以天为法则,天为自然之法,人依自然而生发,所以梁启超感叹:“中国古代思想,敬天畏天,其第一著也。……综观经传所述,以为天者,生人生物,万有之本原也;天者有全权有活力,临察下土者也;天者有自然之法则,以为人事之规范,道德之基本也。故人之于天也,敬而畏之,一切思想,皆以此为基焉。”[6]中国先贤认为天人合一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因而可以推断天意可由人性的自然阐发来考察,由此观之,关注人性亦可从人之本有存在来追溯。
2.“天道”“人道”观下的人性。
孔子在《中庸》首章指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孔子认为在天意之下,上天所赋予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遵循事物本性行事叫做“道”,使人按照“道”的原则修心养性叫做“教”。可以看出孔子按天人合一的原则把天道与人道结合了起来,人性自然的转化为人道之可察物。张岱年认为:“……所谓天人合一,有二意义;一天人相通,二天人相类。天人相通的观念,发端于孟子……。”孟子言,“尽心知性知天,存心事性养天”(《孟子·尽心上》),他把人性与天道合一,认为人道体现天道的意志与安排,天道是人性的外化,而人性是天道的予赋。《易传》中提到,“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易·乾卦·文言》)庄子说,“无始而非卒也,人与天一也”(《庄子·外篇·山木》),“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内篇·齐物论》)西汉董仲舒首次提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春秋繁露·深察名号》)他认为,“以类合之,天人一也。”(《春秋繁露·阴阳义》)所谓“天人合一”需从日常知识的认知与行动开始。道家崇尚天道思想,强调人的自然无为,如:老子指出天道自然无为,天道的要求体现在自然的人道上。法家受道家的影响,同样认为“道”是宇宙的存在表现。韩非认为,“道”是万物的本源,万物由道产生,“道者,万物之所然也。”(《韩非·解老第二十》)于此,道家与法家的人性思想自然主张——人的自然本性就是人性。中国先贤认为天道人道合而为一是历久弥坚的真理,因而可以推断天道可由人道来推演,人道可由人性来回溯,由此观之,关注人性亦可从人之本意来追问。亦即张岱年所言:“认为天之根本性德,即含于人之心性之中;天道与人道,实一以贯之。宇宙本根,乃人伦道德之根源;人伦道德,乃宇宙本根之流行发现。本根有道德的意义,而道德亦有宇宙的意义。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即在人之心性与天相通。人是禀受天之性德以为其根本德性的。”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中国先贤“人”性观

下一篇: 中国先贤“人”性观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