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思政元素融入篮球运动的可行性
 
更新日期:2022-06-20   来源:   浏览次数:157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出台政策和课程思政理念的相通性《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强调要构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指的是运动技

 
 1.出台政策和“课程思政”理念的相通性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强调要构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指的是运动技能、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该课程目标是对过去三维课程目标的补充和完善,强调改善过去只重视传授技能,而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注重从“立德树人”角度发挥体育学科的功能。其中“体育品德”包括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体育品格,而篮球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恰好可以依据“体育品德”的三个要素,从篮球运动特点入手,分别设立相对应目标,使学生在技能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出这些精神、道德、品格。
于是,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一旦达到了学科核心素养对体育品德的要求,那课程思政融入篮球课程的路径也得以形成。
2.过去与现在体育理念“爱国”的统一性
在战火纷飞的旧时代,民国教育总长范源濂提出要培养学生和国民的尚武精神,积极推行军国民教育的理念,他认为我国的学校体育应“振尚武之精神,阐爱国之真义是也”。尚武、强健体魄意在保家卫国,抗外敌侵略,意在激发人民保家卫国的意识。时光流转,今日之中国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健身为了卫国的目的性大大减弱。今天我们运动有了爱国的另一层含义—为国争光!不论是在94年加拿大男篮世锦赛中中国队死亡组破线,绝境求生的振奋人心,还是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中,“女排精神”的历久弥新,都彰显了中国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不惧挑战、艰苦奋斗的中华体育精神。
无论是过去的军国民教育理念,还是今天的中华体育精神,其内核都在于“爱国”。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恰好可以利用这源远流长的爱国理念,积极将其融入体育课堂中,使学生将自己健康体魄的形成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和使命联系起来。
3.篮球运动德育要素的丰富性
篮球运动集团体性、直接对抗性、健身健心性等于一身,蕴含较为丰富的德育元素。以一场普通的篮球比赛为例,首先参赛者需要遵守特定规则,在规则允许范围下与对手进行公平竞争,其次篮球比赛规定时间为48分钟,但是实际比赛持续时间往往远远大于48分,激烈的比赛还常伴随着加时赛,此时双方拼的就不单单是技战术能力了,拼的更多的则是对战双方的意志品质和坚韧程度。
因此参加篮球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锻炼参与者的意志品质,加强参与者的规则意识,团结协作精神还会在无形中形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这些德育元素,适时加以引导,形成典型。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思政元素融入篮球运动的可行性

下一篇: 思政元素融入篮球运动的可行性

 
相关论文导航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