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政治法律 » 正文
科技档案微观管理机制的传统与现实问题
 
更新日期:2022-06-20   来源:   浏览次数:127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档案的本质是档案所维系的自然真实的来源联系,即与社会实践的同构或对应关系。人类社会实践(生产方式),必然会发生两个方面的关系,一是人与自然的

 
 档案的本质是档案所维系的自然真实的来源联系,即与社会实践的同构或对应关系。人类社会实践(生产方式),必然会发生两个方面的关系,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二是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关系,二者的有机统一构成为生产方式即社会实践的全部内容。人们在改造自然和维系自身关系的过程中,为了克服大脑记忆局限而对凭证信息的合目的控制(从工具价值的角度讲)——档案随之产生。由于社会生产力在人类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发展水平较低,档案在内容上主要服务于政治、军事、神权、财务等方面(档案类型上以文书档案为主),是对生产关系实践活动的维护。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要生产方式,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并日益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关系与世界格局。人们在生产的不同环节和不同生产者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现代意义上的科技档案及其管理随之产生(档案类型上以科技档案为主)。在社会实践(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内容,生产关系是形式。从这个角度讲,与生产力同构的科技活动是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对其凭证信息的合目的控制(科技档案)是社会实践(生产方式)中生产力的同构主体。对科技档案微观管理机制的传统与现实问题进行梳理,使科技档案更好地服务于科技发展,是实现科技创新,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1我国科技档案宏观管理体制的产生、发展与演进
科技档案管理体制是指国家对于科技档案工作进行管理的行政体制。我国科技档案的产生、发展与演进受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而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在宏观体制上来看,发展的总趋势大致经历了由计划经济时期建立在行政隶属关系基础上的“条块结合,以条为主”向市场经济时期建立在产权关系基础上“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宏观体制转变。相应地,实现方式也由原先单一的直接行政业务指导向间接地监督、指导和服务管理转变。
。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健全,特别是政企分开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多种所有制企业并存局面的出现,“条块”结合的科技档案管理体制逐渐暴露出越来越严重的弊端。对科技档案宏观管理体制方面的研究也出现“淡化”、“式微”的争论,很多研究也转向对企业档案的研究。从双元价值观的角度看,产生这一转变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科技档案的工具价值,即对凭证信息的控制主体从计划经济时期的国家档案行政机关、行业主管机关向以产权为纽带的多元经济主体的转变,是科技档案宏观管理体制适应我国单一公有制向多元主体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科技档案管理体制机制的研究重点也必然从宏观的管理体制向微观的管理机制转变。
2国外科技档案管理机制与成因与我国不同的是国外并没有专门的“科技档案”,“科技档案管理”概念,与我国科技档案相近的概念是“科技报告”、“灰色文献”、“技术资料”等。没有相同概念并不是说国外没有科技档案,而是客观事物是许多属性的总和,同一个客观事物有许多不同方面的特有属性。从这些特有属性,形成许多具有不同内涵的概念。同时由于科技档案作为企业档案的主体,其私有制的性质决定了科技档案属于企业私有财产,企业有权自行处理自己的科技档案。大多数国家的政府部门没有权力对企业档案工作进行行政指导和监督。企业科技档案工作的发展主要依靠企业自身和行业协会的推动。因此,国外科技档案的管理体制与形成机制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一般情况下,企业会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立档案部门,配备管理人员,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等,没有集中统一管理的国家各级行政机构。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科技档案微观管理机制的传统与现实问题

下一篇: 科技档案微观管理机制的传统与现实问题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