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本质与社会的本质在实践上表现为内在的一致性。马克思从科学的实践观出发,提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不是所有人之间的抽象共同体,“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性双重属性,人不仅是自然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产物。人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而各种社会关系都是现实的人在从事物质实践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的过程中,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这种生产是人的能动的类生活。通过这种生产,自然界才表现为他的作品和他的现实”。实践,即自由自觉地从事创造性劳动,将人和动物从本质意义上区别开来。不同的社会实践水平决定了不同的社会关系,从而也决定了不同的人的本质。人的本质随社会关系的发展而发展,而社会关系是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固定不变的抽象的人的本质。“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生活的本质就是人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自身的实践改造。社会是人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群体结构,是人们相互交往的产物,没有人的实践就没有社会。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最基本的领域、最基础的内容。从实践的角度看,人的本质与社会本质是一致的。
实践是联结人与社会的纽带,是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中介。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人对社会的改造、社会对人的制约才能实现;人的自身素质才能转化为改造社会的能力、社会客观条件才能转化为人的自身财富。实践是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基础,从人的发展角度看,教育是培养人的重要途径,教育是实现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最基本、最普遍、最有效的途径”。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间接实践,具有传递以往历史上积累的文明成果以及培养人规范人的功能。教育按照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人,有选择地把社会发展对人的发展的要求规范化,把人的素质提高到社会发展所要求的水平,使人成为社会生活的主体,从而实现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促进和相互转化。“对人的发展来说,教育促进着人的社会化;对社会发展来说,教育为其造就着符合一定需要的人。”教育一方面把人的发展水平提高到现成的社会发展水平上,使人适应社会,另一方面,又根据社会发展的计划和趋势培养人,引导人改造社会。这样,教育便在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中充当着中介转化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