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汉语课程的教学主体为教师与留学生,在此二维主体模式下,教学具有统一化与理论化的特征,具体表现为:
(一)重语言学习、轻道德修养
绝大多数汉语老师和留学生都知道语言学习的重要性,知道学好专业知识、学好汉语,对学生的将来无论是升学还是就业都会有很大的帮助,但却忽视了文化理解和道德修养,因此出现了留学生群体良莠不齐的现象,为学校的管理和教学都带来很大的困难。如有些留学生时间观念淡薄,迟到早退严重;有些留学生道德素质较差,考试作弊常见;有些留学生妄想不劳而获,学习懒惰取巧;有些留学生文化理解出现障碍,冲突矛盾加剧。
(二)重统一教学、轻因材施教
Z大学每年的学历留学生差不多300人左右,虽然人数众多,但汉语水平却参差不齐。如2019级学生,一半的学生为零基础,HSK1级的有33人,HSK2级的有9人,HSK3级有19人,HSK4级有26人,HSK5-6级的只有5人。虽然也大致根据学生的汉语水平进行了分班,但是在师资等资源一定的情况下,不可能单独给20人以下级别的学生编班,只能两个级别合班,这种情况下班级学生的汉语水平差异就会比较大,而教师按照同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来上课,就满足不了不同学生的需求。
(三)重知识传授、轻技能训练
传统的汉语教学非常重视语言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却轻视听、说、读、写等技能训练;重视学生“懂了没有”,却轻视学生“说得怎么样?写得怎么样?”;重视教师讲解,却轻视学生练习。因此在汉语学习中,经常会出现学了不会用、懂了不会说等情况。
(四)重课堂学习、轻课外实践
经过观察发现,绝大多数留学生都重视课堂的学习,能够认真听讲、回答问题、完成作业,却由于多种原因忽视了课外的实践应用。而语言学习需要在目的语环境中多听、多说、多用,才能进步显著,只靠有限的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这也是许多学生学了两三年,但进步缓慢,而有些学生只学了半年,却突飞猛进的原因之一。
(五)重线下教学、轻线上教学
线下教学由于其方便沟通交流、及时操练、随时反馈等优点,一直是汉语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可是在疫情的影响下,许多留学生无法返校,而且比例还很高,许多班级达到了90%以上。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线上教学辅助,但时差问题、网络问题、延时沟通、缺乏互动、缺少监督、管理混乱、反馈滞后等线上教学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可见,传统汉语课程主要还是“以教师为中心”,重视语言本体、知识传授、课堂学习、线下教学和统一教学,却忽视了文化影响、技能训练、课外实践、线上教学及因材施教。而汉语课程的统一化与理论化的特征正好与学历留学生背景来源的差异化与多样化特征及对汉语的工具性与应用性需求形成矛盾。学历留学生通识汉语课程改革的关键就是要有效地解决这一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