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场上, 媒体对新冠病毒的报道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媒体作为报道疫情及其影响的主要途径,以及民众获取疫情发展情况的重要渠道,媒体话语能够成功地在受众意识里建模新冠病毒这样或那样的形象,建构受话人对病毒的认知。通过建模的隐喻模型和建构的病毒形象,向民众传递疫情严重性及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使受话人感同身受,积极配合/参与疫情抗击,从而达到全民共同战疫的目的。
媒体话语对新冠病毒进行隐喻化的过程中,报道文本将病毒作为隐喻的目标域,试图将它与受众意识中已存在的某个源域对象建立联系,进而调动其深层认知结构。通过与现有的知识结构相结合,形成关于新冠病毒的专门概念特征。本研究的旨在对所选取语料进行概念分析,对比中俄媒体中新冠病毒隐喻形象呈现的异同,并揭示这一现象与语言外因素的内在关系。
研究材料为750篇关于中文和945篇俄文关于新冠病毒的新闻报道标题,中文材料基于2020年1月21日至2020年3月10日期间新闻报道,俄文材料来源于2020年4月12日至2020年6月14日期间的新闻报道,均15篇/天。语料选择的时间分布由中俄两国在抗议疫情的紧张程度决定,选取受疫情传播造成最严重影响和疫情受到有效控制前的这段时间。由于新冠疫情起初在中俄两国爆发时间不同步,故出现时间片段划分的差异性,但这几乎对研究结果没有影响。
批评话语分析法主要用来描述和揭示话语的隐喻模型与语言外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Charteris-Black(2004)批判隐喻分析法作为分析话语中隐喻模型的理论基础。通过分析话语的隐喻模型,可以解释话语中的语用蕴含。该方法适用于分析各类话语,在理论和实践上持续发展。此外,德国学者(Hülsse,2003;Walter,Helmig,2005)首先将话语的分析方法引入隐喻研究,认为隐喻不仅仅是认知现象,还是社会现象。隐喻中存在某种范畴化结构,该结构影响对社会现实的建构(Hülsse,2003a;Hülsse,2003b)。本研究是基于对隐喻的双重性理解:隐喻是认知现象和话语现象。媒体话语中的隐喻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众舆论的建构,影响社会政治进程在公民集体意识中的表现。批判性分析中、俄媒体话语中新冠病毒的隐喻模型,可以进一步拓展隐喻分析的话语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