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以美育为目标——高校音乐的内容选择
 
更新日期:2022-06-23   来源:   浏览次数:85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高校音乐教学的对象群体是大学生,他们的专业背景和教育背景都有所差异,具备多元性和特殊性。高校音乐课堂内容的选择对大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和审美能力

 
 高校音乐教学的对象群体是大学生,他们的专业背景和教育背景都有所差异,具备多元性和特殊性。高校音乐课堂内容的选择对大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和审美能力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是当下的难题之一。笔者结合当下高校音乐美育教学的实际情况,从音乐的时间、空间和定义简要阐述音乐课堂教学内容选择的认识和思考。
(一)贯穿今古,具有全局性
音乐的发展离不开社会文化的发展,与历史密不可分,不同时期的音乐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价值。这意味着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做到兼容并包,更有利于大学生音乐美育的教学。据了解,大多高校授课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容易出现以下这种情况:对于西方音乐历史的选择,大多集中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期,对其他时期的作品却较少提及。长此以往,学生无法对于音乐史有一个完整的认知。因此,高校授课教师在选择音乐内容的时候,应该贯穿今古,结合音乐史,在教学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家和其代表作品,这些作品往往能代表其背后的社会时代和艺术思潮,有利于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审美。总之,音乐美育课教学内容选择有典型性的作曲家和音乐作品具备一定的可行性,但是不能顾此失彼而忽略了音乐的发展历史。教学内容需有所侧重,还需兼顾音乐发展的全局性。
(二)中西合璧,具有多元性
高校是我国大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场所。教师对中外音乐内容的有机选择,既可以满足美育的教学,又承载着我国民族音乐的传承重任。高校音乐的内容选择应该立足于中西方多元的音乐文化,独具特色和多元性的艺术作品可以丰富学生的审美感知体验。“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高校学生基本都赞同这个理论,但是大多数的大学生都无法实践这个理论。原因在于高校授课教师对于西方传统音乐的偏爱,在授课的过程中大多偏向于讲介绍西方音乐,使得学生对传统的民间音乐缺乏认知。中国古琴的韵律美、秦朝乐器的气势和京剧独有的韵味,这些都是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处处体现着中国传统音乐的底蕴,都应该出现在我国高校的音乐课堂中,让同学们充分了解我国的音乐魅力。
(三)雅俗共赏,具有通识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需求已经极大地影响到音乐作品的创作,“雅”与“俗”的界限逐渐变小,学校的教学内容选择也应该与时俱进,在专业音乐的基础上加入一些流行音乐,形成多元化、通识性的教学内容。结合现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别是非音乐专业的教学群体,从他们的审美需求和学习兴趣点进行内容的选择,对当下流行的通俗音乐做出适当的筛选,满足学生的音乐需求。例如优秀的音乐综艺节目《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和《说唱新世代》节目中的一些原创歌曲或改编歌曲的作品欣赏,可以感受不同曲风带来的听觉审美感受,让大学生了解各类音乐的特色。另外,现在的短视频APP上也有很多优秀的音乐创作,给大学生带来了对音乐的兴趣。音乐授课教师们应该全面地看待音乐文化产业,汲取其中积极的部分进行教学。
(四)地尽其利,具有在地性
早在1989年,我国教育部就颁布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各级各类型学校必须重视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的教学,发展有地区民族特色的艺术教育。这意味着各个地区的高校担负着传播和发扬民族文化的天职。民族音乐是当代音乐的基础,音乐教育是民族音乐发扬的最佳空间,也是民族音乐传播和发扬的一个途径。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以美育为目标——高校音乐的内容选择

下一篇: 以美育为目标——高校音乐的内容选择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