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新时代定向医学生志愿服务的实施途径
 
更新日期:2022-06-24   来源:   浏览次数:105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定向医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与普通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相比,存在共性,也有迥异之处,定向医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当不限于诸如敬老院、福利院之行。定向

 
 定向医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与普通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相比,存在共性,也有迥异之处,定向医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当不限于诸如敬老院、福利院之行。定向医学生的志愿服务当突显专业性,因此,笔者认为,新时代医学生志愿服务当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一)筑牢根基,加强志愿服务阵地建设
加强定向医学生志愿服务阵地建设,是长期有效开展活动的必备物质保障。
1.建设阶梯式志愿服务团队。医学志愿服务活动对专业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同年级的学生能胜任的志愿服务项目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我们应该按照不同年级定向医学生的专业能力情况,组建梯队式的志愿服务团队。医学院校可把志愿服务团队分成专业型和非专业型。专业型可细分为社区义诊、三下乡、跟诊等类别,非专业型可细化为助学、助老、助残、环境保护、大型活动等类别。为使定向医学生志愿者更好地参与活动,学校需加强对志愿者的管理和培训。一方面,不断完善团队的规章制度建设,对各梯队的志愿服务类别进行系统分工和管理,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志愿者团队中实行“传帮带”制度,以实现以老带新、教学相长之效。另一方面,定期开展志愿者培训,不断提升志愿者的服务意识,让劳动精神、奉献精神入脑入心。此外,聘请专业课老师担任团队的指导老师,邀请他们参与医学相关志愿服务活动之中,让定向医学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学思践悟”医学知识,不断夯实医学临床技能。
2.开拓多样化志愿服务基地。志愿服务基地的开拓和发展巩固是大学生开展长期有效的志愿服务有力保障。为确保志愿服务活动有依托,后续有反馈,基地建设有维护,以促成医学院校与志愿共建单位形成良性互动,保持双方长期持续的共建机制。医学类高校需采取措施,强化定向医学生志愿服务基地建设。学院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加强与服务单位的联系,及时洽谈协商服务志愿服务基地事项,及时建立专业特色明显的服务基地。为低年级的医学生志愿者建立涵盖小学支教基地、福利院敬老院服务基地、环保建设等基地。入学开始,引导他们扣好志愿者的第一粒扣子,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高校需为高年级定向医学生开拓城市社区义诊基地、跟诊医馆以及生源地乡村卫生室等志愿者服务基地。为更好地维护此类基地,医学院校在开拓志愿服务基地之后,应及时保持与基地单位的沟通,明确该基地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频率和类型。对于长期互动效果差、实践成果少的志愿服务基地及时予以删除,并重新开拓新的服务基地,以更好地保障医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的实效性。此外,安全为志愿服务活动的底线工程,为确保学生志愿者服务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学校应与基地沟通协商,建立明确的安全保障机制和安全预案。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新时代定向医学生志愿服务的实施途径

下一篇: 新时代定向医学生志愿服务的实施途径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