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过剩适应的产生因素
 
更新日期:2022-06-28   来源:   浏览次数:93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社会因素过剩适应特性的形成与文化和社会背景密不可分。与多数东亚国家一样,日本人对于乖孩子的定义是大人的话乖乖听从,再加上日本特有的极度重视

 
 1.社会因素
过剩适应特性的形成与文化和社会背景密不可分。与多数东亚国家一样,日本人对于乖孩子的定义是“大人的话乖乖听从”,再加上日本特有的“极度重视与周围人的融洽相处,且不顾牺牲自我主张”的文化氛围,更是加速了过剩适应行为的形成。Markus等认为,这种文化特征主要是由于西洋与东洋对于“自我”概念的不同。欧美认为自我是与他人分离,以个体形式存在,强调自我的存在感。而日本人的自我是与他人紧密相连的,比起强调自己的意见更重要的是要顾虑周围人的感受。并且,日本人能够非常自如地区分使用“场面话”和“心里话”,这两者的熟练运用对于日本人保持精神健康有着重要作用,但同时若两者无法调和将会带来心理危机。
2.家庭因素
研究发现,父母对孩子的生活学习、行为方式、教养道德等方面要求越是严苛,孩子顺从倾向就越高。在这种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小孩为了避免表现不好而带来的批评或者惩罚,必须强迫自己尽量去满足父母的要求,只有达到了要求才能获得认可与奖励。长此以往,孩子遇到问题时,就会习惯采取压抑自己的想法从而无条件的满足周围人需求的过剩适应行为。另外,父母对孩子过大的期待也会促使过剩适应行为。在少子化的当今,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态更为强烈,他们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按照自己为他设计的道路走下去。在这样的期待下成长的孩子,往往是为了实现父母的理想而拼命学习,当发现现实与自己真实理想有差距时,之前积压的情绪就会突然爆发,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
3.个体心理因素
学者发现过剩适应还与个体的神经症倾向和被认可欲望度有关。过剩适应人群中当事人有着过度完美主义的性格。另外,过剩适应者对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会比普通人更为敏感,他们极力地躲避负面的评价,不愿意被认为是无法融入周围的“奇怪的人”。同时,过剩适应倾向者也极力地追求正面的表扬,希望让别人对自己保有敬意。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过剩适应的产生因素

下一篇: 过剩适应的产生因素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