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组织行为学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问题
 
更新日期:2022-06-29   来源:   浏览次数:157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西方主流思想对组织行为学的影响根深蒂固。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组织行为学理论大体上可以分为五个学派:早期的工业心理学派、古典管理学派、行

 
 (一)西方主流思想对组织行为学的影响根深蒂固。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组织行为学理论大体上可以分为五个学派:早期的工业心理学派、古典管理学派、行为学派、权变学派及系统学派。由组织行为学的历史沿革可知,组织行为学的绝大多数内容来源于西方社会的研究实践,主要以资本主义社会和商品经济相对发达的社会为研究对象。基于此,其中的很多概念、模型、观点和理论并不完全适合我国情境。如组织行为学关于价值观的研究侧重于个体层面,过多地强调了价值观的个人属性、忽视了其社会属性,而我国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集体主义的基本原则。再比如中国情境下的本土领导构念,也是西方人群为建构样本的各种领导理论所无法解释的。由于很多教师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在授课中还多引用西方社会的案例,忽视了对国内素材和传统文化的挖掘。可见,要在西方主流思想占主导地位的组织行为学课程中结合中国情境,充分融入中国特色的思政元素,对于高校和任课教师来说都是一项挑战。
(二)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不够,能力欠缺。一直以来我国高校都主要依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思政课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的概念一经提出,很多教师想当然地把“课程思政”等同于了“思政课程”,因此对课程思政便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当然也有教师在授课中过度关注思政教育,生搬硬套、本末倒置,不仅没有取得良好的思政教育效果,也严重影响了课程本身的专业知识传授。此外,如今高校教师的招聘原则往往对知识水平要求较高,也较为明确,如要求博士、硕士学历、某某类院校毕业等,对于价值观方面的考量比较模糊,没有明确的衡量标准,甚至于没有考核机制。这就导致很多高校教师尽管专业理论知识很丰富、学术能力也较强,但思政理论和知识却储备不足。特别是留学回国的一些高精尖人才,拥有光鲜的学历背景和扎实的学术积累,但在开展课程思政教育中面临“本领恐慌能力不足”的困境。同时,各高校目前对于课程思政也普遍缺乏相应的监督、评价和考核机制,更缺少完善的顶层设计。
(三)网络文化之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是一把双刃剑。目前的大学生群体基本都属于“00”后。这个时代的大学生自我意识比较强,特立独行、桀骜不驯的性格突出,富有探索创新精神,但生活经验少、社会阅历浅、辨别是非黑白的能力较弱,思想情感和情绪起伏波动较大,对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本身就比较大。与此同时,无处不在的网络文化又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诸多困难。网络文化是一种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逐渐兴起的文化,愈益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们的精神文化和思想观念产生着重要影响,日益成为主流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能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而不良的网络文化环境则会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重重阻碍,影响其顺利开展。譬如近年来盛行于网络的“饭圈文化”“祖安文化”等,不仅消耗了大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打乱了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节奏,还严重扭曲了一些大学生的“三观”、危害了其身心健康。在这样的客观环境下开展思政教育不仅更为迫切,也更为困难。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组织行为学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问题

下一篇: 组织行为学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问题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