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STS领域中诞生了几个重要的研究纲领,其中,以“行动者网络理论”为核心的巴黎学派在社会学、人类学等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行动者网络理论”(Actor-Network-Theory),由巴黎学派的代表人物布鲁诺•拉图尔和科林斯•卡龙等人提出,它的基本出发点在于任何既定的社会“现实”(reality)都是一系列复杂关系(ANT称之为“网络”)互动的产物。这一概念的基本出发点是,“行动者网络理论”认为任何既定的社会“现实”(reality)都是一系列复杂关系(ANT称之为“网络”)互动的产物。在这些复杂关系网络中,既存在着传统社会学意义上的人类(humans)行动者,也存在一切非人类(nonhumans)行动者(例如技术、人造物)。
“行动者网络理论”的三个核心概念是行动者(agency)、转义者(mediator)、网络(network)。拉图尔所指的“行动者”并不仅限于作为主体的人,而是把诸如观念、技术、科学等等非人的的物体(object)纳入“行动者”范围。在ANT的视角下,行动者只是一种关系性效应(relational effect)。纯粹稳固的、个体的、自主的行动者是没有意义的,行动者的身份必须在它所处的联结网络中得到确定,单独的行动者并不存在,它只能在与其他行动者的联结中才能行动。
行动者网络理论自提出以来,一直活跃于社会学领域之中。戴宇辰(2019)基于理论史的视角考察了探讨了行动者网络理论于媒介(化)研究的未来,研究表明事实上ANT从未与媒介理论彻底远离。中国对行动者网络理论一研究最早见于谢周佩(2001)《两种文化与“行动者网络理论”》,此后关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研究开始逐年增加。然而,行动者网络这一理论在教育学、图书馆学等学科中被广泛使用,如左璜、黄甫全(2012)将其引入教育领域,将其作为一种新的认识论视角和复杂对象的理论分析方法,重构原有的教育学基本概念,促进了教育领域的创新。刘咏梅、赵宇翔将行动者网络理论引入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研究中,全面分析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运行机制。刘斌(2019)从行动者网络理论切入,探讨在算法及算法新闻的发展过程中如何重建公共性,让算法更好地为公众的信息需求服务。行动者网络理论似乎总是与传播学研究擦肩而过,学者们也在不断探索两者的结合,尝试把行动者网络理论纳入传播学研究的框架,为未来传播学研究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