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检视
 
更新日期:2022-06-29   来源:   浏览次数:67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效果现状以及高校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状况,笔者以结构式问卷开展了调研活动。从调查结果来看,

 
 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效果现状以及高校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状况,笔者以结构式问卷开展了调研活动。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一些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大部分教师能善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并主动通过线下课程、访谈等渠道与学生建立微信、QQ等渠道的网络联系。而从青年学生的调查结果来看,基本所有学生都有接触过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易班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并且大部分学生选择在网络上学习知识、获取信息是源自内在的知识需求与外在的环境压力。但是,调查结果同时呈现出目前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思维、教育内容的设置、教育载体的运用等方面。以下针对出现问题进行相关论述和分析。
1.教育思维亟待变革和创新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要求教育者既要认识、运用网络思维,同时又要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内在要求,不能只把互联网看作是一种工具技术,要认识到互联网的教育环境、场域与线下的教育环境、场域的显著不同。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74%的学生表示“有辅导员或思政课教师的网络联系方式,但很少联系”,这说明学生与教师的网络联系渠道已建立,但能有效利用该渠道开展教育的教师比例并不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知晓,在网络环境中,学生与教师同属于传播主体的角色。学生在网络平台的话语权和参与权与教师属于平等关系。在网络平台中,学生可自主选择是否与教师建立联系、以何种方式建立联系。(比如朋友圈评论、点赞或公众平台留言反馈等)在学生的自主权、参与权、话语权充分展现的情况下,辅导员或者思政教师要想顺利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要吸引青年学生的注意力、赢得青年学生的信任感,建立与青年学生群体进行双向平等沟通的网络教育平台,持续地维护青年学生的关注热度,并试图在青年学生受众面感兴趣的维度上改变传统的“麦霸式”教育思维。
2教育内容应强化受众需求与贴近现实
“内容为王”是传媒界最为熟知的理念之一,指的是信息爆炸时代,谁能提供优质内容,谁就能占得先机、拥有用户。教育的本质是“思想”的输送,而内容是思想的载体,因此同样需要强调“内容为王”。
本次调查问卷显示,有36.4%与的学生不清楚辅导员(或思政课教师)是否有发布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有34.9%的学生认为辅导员(或思政课教师)偶尔发布相关内容。这表明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设还未蔚然成风,教师的网络形象构建也并未达到预期效果。与此同时,有71%的学生认为目前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理论性太强、54%的学生认为说教味太浓、55%的学生认为内容表达方式单一。这说明目前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过于“宏大叙述”,对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情感体验、兴趣爱好等了解较少。以此导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游离在学生的多层次需求之外,难以达到教育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育效果,而且诸如高校强制要求的学习打卡、回帖率达标等要求,更会导致教育“虚假接受”的效果。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检视

下一篇: 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检视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