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相关微信视频号一共有7个,分别是河南日报、河南日报传媒、河南日报农村版及河南日报地方分社(焦作、洛阳、周口南阳)。通过内容及地区的分类,从细微之处入手以故事性和权威性相融合的方式呈现新闻事件,通过对于叙事主题的划分,拓展省级主流媒体的传播圈层以及传播范围。
(一)具像化叙事主体,拓宽传播圈层
戈夫曼认为演员表演受到舞台、剧本期望和表演框架的限制,因此不能随心所欲,要根据舞台条件、表演框架来设计和进行表演行为。视频号短小精悍的叙事风格要求传播内容需要符合日常生活中的场景与故事。主流媒体的微信视频号可以糅合短视频的内容优势、主流媒体的传播优势及微信既有的社交优势,提高新闻事件的传播速度并扩大其传播影响力。采用见微知著、以小见大的方式将热点新闻事件以独特切口进行呈现。在河南洪水及郑州疫情的报道中,河南日报对于河南洪水进行实时报道,包含被淹现场、官兵救援、受灾情况及救援情况,应急响应级别调整等内容,并针对洪水拍摄#为河南加油#短片,鼓励受众积极应对突发性事件。如#00后,有大爱有担当#的视频中,通过对参与救援的00后的采访,以当事人为叙事主体,将个体的视角作为报道的切入点来传递宏大的主题思想。
(二)区域仪式化传播,打造共同体信念
兰德尔·柯林斯在 2004 年提出了互动仪式链理论,互动仪式链的发生需要具备四种组成要素:“第一,群体聚集(身体共在);第二,对局外人设置了屏障;第三,人民把注意力放在共同对象上;第四,共享的情感状态”。参与者在关注焦点和情感的连接下,同时获得了情感能量体验,从而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河南日报定位河南受众群体,并通过地级市分站实现身体共同在场的媒介地理优势,并通过点赞、评论等行为构成互动,实现了虚拟的身体在场。河南日报微信视频号在发布视频内容匹配文案会增加#为河南加油#、#郑州#等标签,在提高受众地理认可度的基础上,改变传统新闻的严肃语态和宣教口吻,采用更加灵活的视角及采访方式实现“面对面”互动,在心理层面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增强受众的体验感与参与度。视频号的互评环节增强了互动,改变受众遥远旁观者的角色为沉浸式参与者,打造共同体信念,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主流媒体话语权的争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