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教育理论最早起源于循证医学,是指教师主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根据各项教学证据开展各项教学设计、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体现了教师将个体经验、智慧与教学证据相互融合的一种教学形态,从而使得教学更加科学、合理和有针对性。循证教学主张要基于客观存在的最佳证据进行教学决策和教学实践,将教师主体沉淀的教学经验、持续优化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真实情况、教学过程的设计运用、案例情境引入等进行融合,对教学行为进行测量与评估,打破主体先入为主的认识和判断,通过循证教学理念能够有助于教师基于客观的最佳证据对教学进行积极干预和改进,克服经验主导与主观决断的现象,从而提升教师教学决策及教学行为的合理性与针对性,可有效的避免教育主观型、经验主导型教学现象,体现了教学的理学精神。循证教学旨在通过证据的运用,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和个性发展,提升教学的科学化和理性化水平,促进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循证教学的最佳证据指研究者科学规范的对相关问题进行大量的研究分析之后,提取的与解决所需问题最为契合、最为有效的研究证据。利用循证教学的最佳证据可以尽可能地揭示事实真相,查找出已体现的或者预期会出现的问题根源,从而决定采用何种教学对策解决问题。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师利用信息化技术使得可依据的教学证据类型和内容越来越多。通过采集学习者学情、教学全过程与教学环境等循证数据,从而分析学习者的学习特点、知识和能力基础、认知与实践以及学习薄弱环节等,全方位掌握学习者的学情。围绕教学对象的学情数据、学习过程数据、学习成果数据以及教学评价数据等进行综合数据分析并作为循证证据,优化职业行动过程评价,调整教学策略,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开展个性化教学。做到教学内容有依据、教学策略调整有根据、教学全过程有数据、教学效果有证据,以客观数据为基准实施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保证教学的科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