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显性形态和隐性形态相统一的三重逻辑
 
更新日期:2022-07-05   来源:   浏览次数:108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在生物学角度,显性和隐性是表征生物体性状外显与否的对偶范畴。这对范畴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学领域,表示两种相对又互补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态:显性教育

 
 在生物学角度,“显性”和“隐性”是表征生物体性状外显与否的对偶范畴。这对范畴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学领域,表示两种相对又互补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前者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标准、直接而公开的外显教育”,以思政课程为载体,以思政课教师为主体。后者是“隐目的、无计划、间接而隐蔽的内隐教育”,载体和主体具有开放性。这两种教育形态的统一,既是对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的传承和发扬,也是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方法论要求以及维护国家安全和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需要,是历史、理论和实践三重逻辑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历史逻辑:对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优良传统的传承和发扬
坦诚坚定是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政治品质。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告他们革命运动要达到的政治目的和要采取的手段。毛泽东指出,“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公开宣称中国共产党的“将来纲领或最高纲领”是“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但是,“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由于无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先进的革命理论不能从无产阶级的头脑中自发地产生,要从外面灌输进去。在毛泽东看来,要有“进步的政治工作”去执行这种灌输或“贯注”。以此为指导,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历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传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围绕立德树人的目标,全面系统地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是把立德树人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把思政课作为贯彻落实这一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课程,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重点建设、强化支持保障,有标准、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旗帜鲜明地加强对学生的政治引导和价值引导,增进学生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认同。二是把立德树人确立为高校的立身之本,要求高校在宏观战略层面“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微观战术层面,“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都要围绕这一目标来设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要围绕这一目标来进行,使“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
(二)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方法论的必然要求
“意识形态是建立和巩固国家政权的重要手段和有力支撑”,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中国社会占主导地位的主流意识形态,“思政课的任务是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办好、讲好思政课,直接关系到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关系到我国的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是政治安全的灵魂”,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是政治安全的核心。聚精会神办好思政课、理直气壮讲好思政课,系统地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是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根本要求。但恩格斯指出,他和恩格斯创立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不是“教条”,愈少从外面把这种理论“硬灌输”给人们,“愈多由他们通过自己的亲身经验去检验它,它就愈会深入他们的心坎”。换言之,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系统地开设思政课,进行显性的灌输性教育是必要的,但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要填鸭式、机械化和教条化的“硬灌输”,要以启发式、体验式、渗透式和融入式的隐性方式进行“软灌输”。正是在这一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挖掘“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显性形态和隐性形态相统一的三重逻辑

下一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显性形态和隐性形态相统一的三重逻辑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