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理念的课堂教学,应强调五育之间的整合性与融通性,虽然任一课堂教学都不必然同时包含各育,但也不可能只包含一育。因此,课堂教学作为践行五育价值将发挥着重要的载体作用[2],那么对于形成“五育融合”的课堂理念也就至关重要。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认识。
1.形成“五育融合”的课程观
“五育融合”课程并非固定于某种课程形态,也并非拘泥于文本性或知识性的再现,而是更加强调课程的情景化和故事的启发性,让其融合课程充满活力、彰显张力,形成于对知识获取的同时,收获心灵体验和视觉享受,实现学科价值与育人价值互融共生,达到课程的综合育人价值。
2. 坚守“五育融合”的教学观
从新课改下的“四个转向”教学观结合“五育融合”课程观出发,必然会触发教学观的进一步思考与变革。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交互式过程,而“五育融合”的教学观则认为教学这一过程中,交互式教学应超越片面对知识的诉求,而转向育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全面育人的教育宗旨,更加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基于课程情景化和故事启发性的入心与入情。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刻领悟与各育元素之间的充分挖掘是“五育融合”教学的前提,以任务或项目为驱动,带入真问题、真情景的全景式体验融入德智体美劳各育元素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情景教学机会,强化其内在的自我体验成为课堂实现五育融通的有效途径之一。
3. 恪守“五育融合”的评价观
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是实现“五育融合”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对其进行评价则是“五育融合”目标的行动纲领。评价不仅仅是评价教师的一种教学行为,也是促使学生建立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发展成长轨迹的形成。“五育融合”的评价观则应着眼于育人全面发展为目的的评价,不拘泥于智力、不局限于对德智体美劳各类素质分别进行评价的综合性评价,由以往的学科知识的获取衡量转向更加注重学科核心素养能力及品质、五育理念综合融通的全面育人目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