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文艺 » 正文
模式与电影剧作规律
 
更新日期:2022-07-06   来源:   浏览次数:105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任何艺术门类自诞生之日起到现在,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淀而成形成自身独特的表现手法、创作题材的模式,囊括了该领域的艺术规律、表现手段和创作准则

 
 任何艺术门类自诞生之日起到现在,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淀而成形成自身独特的表现手法、创作题材的模式,囊括了该领域的艺术规律、表现手段和创作准则,这些创作规律推动也规约着艺术的发展,规律不可违背。作为20世纪的艺术门类电影来说,也存在固有的模式。目前,对于电影剧作的创作、应用理论方面,关于电影剧作“模式”文化的研究尚浅,尚未针对不同类型的电影建立深入、系统、清晰的理论体系。我们大学课堂的剧作理论多从文本出发进行的批评和读解,着眼于电影批评的范畴。而课堂上的学习,又多是关于艺术电影的教育,对于剧作规律(尤其是商业电影剧作规律)的总结和讲解,则极少有所涉及。
模式和规律是个模糊概念,很难拆清。除了艺术,任何事物都有共性,这是分类的自然结果。对于人类而言,探求事物内部的规律是作为高级动物的一种本能。在电影脱离镍币的天真时代、演化成为一门人们心目中认可的艺术种类的时候,首先借助的是戏剧所经积累的数千年的叙事经验,而这些经验就某种程度来说就是剧作规律的一部分。
从人类学的角度考察,在关于仪式研究的实践、表演学派(Practice and Performance School of Rituals)的研究中,神话与仪式研究者们倾向认为戏剧源于仪式,但是表演学派的研究者们倾向于它们之间双向互动的关系,他们在戏剧和表演的比喻中看到了仪式的潜力,即文化理想模式及其范畴怎样被纳入社会的态度和个人经历中,仪式的表演怎样帮助人们利用、改变和形塑个人的身份和文化价值观。“仪式的表演研究模式的基本特征是:首先,仪式是一种事件,是系列的活动,它们不是简单地表达文化价值观或表演象征文本,而是改变人的观念和阐释,仪式的物质性和感官性需收到重视,其次,仪式是一个“框架”(framing)建构过程。某些仪式或信息建立起一种阐释的框架,用来理解后来或同时的行为(metacommunication),是交流中介。”仪式质量的呈现,是表演研究者们最为关怀的目的。从这角度考察,而人们走到剧场、电影院的行为本身,也是仪式过程本身,赖声川曾把自己的剧场成为“社会论坛”,人们走进剧场,封闭的灵魂开始相互接触,感受剧场间的能量流动,共享情绪变化过程,理解“同时的行为,这里,无论是戏剧场还是影院,都是仪式的发生地与交流空间。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模式与电影剧作规律

下一篇: 模式与电影剧作规律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