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叙事素材
1.民间文学
在绘本《夸父逐日》中,夸父是一个传奇的男子,长得非常高,就像一座小山一样,同时非常擅长跑步,但如此厉害的神也会遇到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困惑,借此向孩子们讲述了勇气与信念的故事。神话故事作为绘本的创作素材,将高高在上的神生活化,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会因为遇到困难而发愁,在解决困难后也会兴奋不已。正是这样的表达让小读者在不知不觉间产生亲近感和代入感,从神坚韧不屈、改造世界的精神中受到感染、汲取力量,在其成年后,即使遭遇再艰难的困境,内心依然充满力量!
此外,歌谣作为民间口述传唱的,维系民族心魂的文化载体,是儿童从母腹到出世和成长过程中的精神力量。以其绘本的创作素材既可以进行语言启蒙,又可以以唱歌的方式进行游戏。绘本《一园青菜成了精》作为北方民谣,由周翔先生改编并作画,读起来朗朗上口,画面生动有趣,适合孩子爱幻想的思维特征:“出了城门往正东,一园青菜绿葱葱。最近几天没人问,他们个个成了精”。这样具有韵律感的语言是儿童最早学习母语、亲近母语的范本,同时也是儿童学习生活、认识社会最好的途径,有助于儿童人格的塑造与价值观形成。
2历史原型
历史纵深感的缺失是绘本创作的一大问题,社会历史在唤醒儿童身份认同和社会参与感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固然满足了儿童的愉悦感,但缺乏童年记忆应有的深度与厚度。客观来讲,历史的厚重与儿童的单纯自带距离感与陌生感,不可避免地的呈现出较远的审美距离,缩小这一审美距离必然要在历史叙事中融入“游戏体验”,通过儿童的身体参与形成身体的习惯性记忆。如绘本《古代人的一天》,以“一天”为时间线架构历史故事,利用小朋友熟悉的沐浴露、牙刷、打火机等诸多现代元素来引出古代人的生活,从“小切口”看“大历史”。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具体表现为原型,原型的塑造不仅以极强的力量对儿童内心产生冲击,事实上也是成人经验的删减与聚焦,当历史现象以个体意识出现时,呈现出不可推脱的绝对力量。借用“原型”力量,将历史的真实以单线索叙事呈现于绘本中,通过儿童直观感知和身体体验,既满足了儿童对过去世界的好奇,又将中国的传统历史文化融入儿童早期的空白记忆,形成持久性的文化记忆。
(二)叙事方法
1.夸张的人物造型
“陌生化”突出的特点在于对现实与自然进行创造性的变形,使其以异于常态的形式与表现呈现在受众眼前,从而产生“惊异”的发现快感,实现从未体验过的审美享受。绘本的夸张正是从“儿童本位”视角出发,运用丰富的想象力,进行超实际的扩大、缩小或变异,对形状、动作、表情、姿态、造型进行艺术渲染,突出事物之间本质的差异性。这种超现实的艺术表现既符合儿童纯真、顽皮的性格特征,满足了儿童世界的荒诞性表达,又有利于儿童对过去世界的接受与认同。
在绘本《我家是个动物园》中,小男孩祥太从自己儿童的视角出发,结合每个人不同的生理和性格特点,把自己变成猴子,让爸爸做狮子,妈妈做浣熊……,建立了一座儿童世界的“动物园”。通过幽默奇特的想象,既将儿童可爱、调皮的性格特征展现的淋漓尽致,又完成了儿童对客观事物认知的直观性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