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文艺 » 正文
剧作风格:极简主义书写炽热情感
 
更新日期:2022-07-07   来源:   浏览次数:78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极简文本凝练深邃情感文学是电影创作的重要支撑点之一。上世纪80年代起,在电影剧本崇尚经典文学改编的时期里,张艺谋导演先后与莫言、刘恒、苏童、

 
 1 极简文本凝练深邃情感
文学是电影创作的重要支撑点之一。上世纪80年代起,在电影剧本崇尚经典文学改编的时期里,张艺谋导演先后与莫言、刘恒、苏童、余华、毕飞宇等一批优秀作家合作,小说中的人物与故事成就了《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活着》等张艺谋早期电影中搭建的文本框架与展现的影像奇观。三十年后拍摄的《一秒钟》虽不是改编自文学作品,但是却被注入了文学的气息,张艺谋从工业和商业的大制作脱身,又一次打造了蕴含浓厚人文情怀的“小电影”。
相较于早期作品的文学改编基础,《一秒钟》的文本设定来源于张艺谋导演的原创构思,或曰私人记忆。2018年初,在确立了《一秒钟》拍摄想法和情节走向后,张艺谋写信邀请已合作过《归来》在内多部电影的编剧邹静之。因涉及上世纪敏感的时代背景,本片在剧本层面选择极为简单的故事结构与人物关系,只用张九声、刘闺女、范电影和背景处的人物群像去构建厚重的戏剧张力,力图承载大时代中普通人的情感挣扎与现实困境。导演在写给编剧邹静之的信中也坦言:“电影的格局很小, 没有流行的那种戏剧性。”于是主线围绕‘张九声寻找女儿的一秒钟影像’,整体故事、角色以及场景都在极简的范围里开展,主要场景只在戈壁滩、农场电影院和刘闺女家三个地点不停转换,而主体情节和矛盾冲突都集中在电影院的空间里进行延展,举重若轻般展现特殊历史年代关于‘电影’内外的命运图景。
在叙事层面,《一秒钟》运用典型的单线推动、双线交叉、多线交织的方式展开脉络。围绕冒死逃出劳改农场的张九声构建核心戏剧冲突,与刘闺女和范电影分别建立强人物关系来实现情节推动。虽然是艺术风格定位的影片,《一秒钟》也对影片的结构和节奏进行了类型化的处理。在故事架构清晰明确的基础上,结合叙事体‘开端-发展-高潮-结尾’的叙事节奏,抓住了每个序列中主要任务对于整部电影的作用,每个单元内部均呈现地张弛有度。
2 文化格局:人物弧光折射时代反思
在剧作的极简以外,《一秒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人物的极简,围绕着一套《英雄儿女》和22号新闻简报的胶片,劳改犯张九声、小偷刘闺女和放映员范电影三个主要角色便撑起了电影的三条人物线,整个影片皆围绕三人之间因为一盒胶片产生纠葛与羁绊。而这三个人物连同其他被弱化至背景处的小角色,共同成为刻画时代底色的群像。主要角色数量不多,但都具备鲜明的功能性,“一部电影提供的引人注目的角色顶多有六七个。通常情况下,我们只能记住三到五个角色。这包括了主人公、反角、恋爱对象以及几个显眼的配角。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剧作风格:极简主义书写炽热情感

下一篇: 剧作风格:极简主义书写炽热情感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