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interdisciplinarity)通常是指通过整合两个及以上学科的概念、方法及理论来促进理解或解决单一学科领域难以解决的问题。IDE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跨学科思维解决复杂问题,将跨学科教育定义如下:即在遵循学科发展规律、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跨学科教学、研究与学习,培养具备复合知识、高阶思维和跨界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的一种教育活动[5]。STEAM是一种颇具特色的跨学科综合教育方式,为博物馆教育创新提供了一种思路。STEM教育将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s)进行跨学科融合,通过项目研究和动手实践创造进行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从更多视角认识不同学科间的联系,从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RISD)校长约翰·马达(John Maeda)认为在21世纪艺术和设计会像科学技术在20世纪一样改变我们的经济。STEAM以艺术(art)为载体,引导学生采用学科融合的学习方式,运用跨学科思维从不同视角探索发现艺术的奥妙。在STEAM教育方式中,艺术能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从艺术角度启发学生学习科学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这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新课程目标是一致的。
2020年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将博物馆资源融入学校教育,实现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资源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2021年1月教育部制定并印发《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博物馆拥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学校开设校本课程、开展校外实践活动都可与博物馆资源相结合,使博物馆成为学校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和主要形式。文物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有科技和艺术价值,反映特定时期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活动,可以从历史人文的层面解读,还可以从科学技术的角度进行诠释,基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科的内在联系,以经典篇目、人文典故、文化常识、科技成就、艺术与非遗技艺等为载体,有机融入课程体系,启发青少年认识历史,学习知识。各个学科都可以在博物馆里找到学科知识与实践应用的结合点,在研究的基础上,找到最佳关联,开设博物馆综合实践课程,建立起跨学科综合实践教育基地。通过看、听 、说、做,学习历史文化,提升艺术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让博物馆教育更具科学性、实效性,更好满足新时代素质教育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