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智慧教育的发展背景
中国互联网发展起步虽然比较晚,但21世纪以来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始终保持加速度增长,这就为智慧教育提供了发展的平台,21世纪初智慧课堂就曾在素质教育改革中被提出,强调从注重“知识”的课堂向注重发展学生“智慧”的课堂转变。虽然这个概念与如今的智慧课堂有诸多差异,但智慧教育的萌生与发展壮大和中国的改革开放大潮密切相关。
2008年IBM提出的“智慧地球”战略,即使用物联网等技术将地球上各部件都勾连起来,使之更和谐、更高效、更有智慧地发展。教育技术研究方向的刘邦奇教授将这一阶段称为智慧课堂的初步探索、试点应用阶段,提出智慧课堂1.0定义。2010年起教育部发布《十二五规划》、《教育信息化发展十年规划(2011-2020)》等文件,均提出要深入信息技术与各级教育的整合。2015年,选择了一些教学示范点培训了一批重点学校、教师和课程,并形成了一些典型的应用模式,以进行推广和示范。2018年教育部出台《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计划指出:要持续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 , 促进教育信息化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的高阶演进,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全过程,推动改进教学、优化管理、提升绩效。由此可见未来学校教育必将以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为抓手促进教育资源深度融合,智慧教育是未来学校课堂教学变革的发展趋势。
这一阶段中小学课堂教学开始结合各学科特点,探索学科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智慧”技术遍及整个教学过程,包括学生自学、教师教学、教学评价、教学监管等多方面。其实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就曾系统地提出发现学习理论。他认为教学目标不仅在于使学生掌握知识,而且更要发展学生智力。智慧教育正是为培养人的智慧。布鲁纳主张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发现来学习,要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和探索知识的过程统一起来,为此他创立了发现学习模式。该模式的理论研究、实践运用和意义等是智慧教育的先导。
一般来看,“智慧”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对事物认知的识见,二是对事物施为的能力,而这种识见和能力均具有创新的特点。可见,智慧教育和创新教育密切关联。首先是对教学环境的创新,其次是对教学方法的创新,最后是对学生学习方式及评价的创新。
智慧教育正是在社会环境、经济技术、文化发展等各种现实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一种创新性的教育实践模式,是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中的必经阶段。智慧教育的概念比较宽泛,本文主要指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撑下,推动课堂教学智能化、教学资源共享化、教学任务情境化、教学评价多元化等教学理念的教学实践与融合创新,从而创建一个整体化的科学教育系统。“引导你发现自己的智慧,协助你发展自己的智慧,指导你应用自己的智慧,培养你创造自己的智慧。”无论从形式还是到内容,智慧教育的目标与实践途径与人的自由发展与主体性教育都是协同一致的。
(二)智慧教育的实践价值
提出一个新的概念时,我们总会疑惑这个概念的价值是什么。为什么要提倡“智慧教育”,它与传统教育有何不同?这个问题也可以这么问——在现在的时代环境中,需要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时代对人才的标准定义决定教育的发展方向,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即从语言、审美、思维、文化等角度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成为教育的关键抓手。例如在语文学科课程中,要求教学围绕语文核心素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人文修养,为终身学习和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发挥应有的作用。课程标准提出教学要求,智慧教育正是基于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进行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