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中国中西部地区翻译本科教学困境
 
更新日期:2022-07-08   来源:   浏览次数:15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趋势来看,语言服务将是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中的重头戏。中国翻译服务业调研报告(2014)指出,中西部地区的语言服务业

 
  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趋势来看,语言服务将是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中的重头戏。中国翻译服务业调研报告(2014)指出,中西部地区的语言服务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此外,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文化“走出去”政策的制定为翻译教学尤其是中西部翻译教学提供了政策上的引导。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也指出要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这要求翻译专业教育一方面凝练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教育模式,为国家战略目标实施储备更多紧缺的翻译人才,架起让世界了解真正的中国的桥梁。这些都更加凸显新时代的语言服务需求,也为翻译教学的目标指出了更加明确的方向:提供高质量的语言服务。翻译教学的内容应该更加注重直接为社会服务,突出翻译服务市场的功能。由此可见,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翻译教学在未来是机遇和挑战并存。
就目前翻译专业发展方面,中西部地区不论是在翻译队伍的报酬、学历和职业化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翻译教育离专业化、体系化还有一定的距离[8]。而根据目前中西部地区翻译本科教育的调研显示,该地区在翻译教学方面有比较突出的三个难题: 1.课程设置缺乏体系化,缺乏特色;2.教师结构不合理;3. 教学与市场脱轨。本节内容将会围绕以上三个方面,来探讨中西部地区目前翻译本科口译教学的现状与困境。
1.课程设置缺乏体系化,缺乏特色
随着国内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往来以及中西部地区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促使当地翻译服务市场急速膨胀,但是目前大部分中西部地区高校的翻译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无法适应该地区“一带一路”发展倡议下对与应用型翻译人才的需求。随着“一带一路”贸易活动的加深,不仅要求翻译人才掌握专业的翻译能力,还要求其掌握多方面的知识。但是仅有少数高校开设本地区所亟需的旅游、外贸、电子商务等相关翻译课程。虽然中西部地区高等院校开设翻译本科高校数量不在少数,但是翻译人才培养方面,无法快速适应该地区“一带一路”发展倡议下对于应用型以及复合型翻译人才的需求。
此外,中西部地区高校的翻译本科教育教学形式单一,课程内容陈旧等问题由来已久。 长期以来,该地区由于地缘因素和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制约,设备落后、资料匮乏。虽然部分院校设有翻译系或翻译专业,但课程设置不够齐全,有的在很大程度上类似于英语专业所设课程,教学资源相对匮乏,教学效果不尽人意,翻译专业人才培养尚未形成体系与特色。当前中西部地区部分院校的英语翻译教材更新速度较慢,没有体现“一带一路”经济文化发展的新特点,没有吸纳新词汇,许多内容与现实的英语翻译人才培养需要脱节,从而制约了英语翻译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2.教师结构不合理
仲伟合在2021全国高校翻译教师培训中强调师资建设队伍不强是目前翻译人才培训所面临的三大内部挑战之一。据调查发现,在125位来自全国的翻译教师中,50%的人从教时间在8 年以上,但有96%的人从未参加过翻译教学培训,教师的知识更新和培训问题已成当务之急。 而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的限制,很难引入高层次的翻译教师人才,师资匮乏等问题愈加突出。
中西部地区大多高校存在着教师结构不合理,翻译教师重科研轻实践现象严重。根据对陕西15家高校的调研中发现,陕西大多数高校翻译教学团队仍以研究型师资为主,博士化程度较高,但不够专业化,临时增加几门实践课,采用“换马甲“方式仓促上阵。学院式教师团队的弊端就是教师口笔译实践能力较差,与市场脱节严重。亦或是,行业认可的人员由于很难满足学术化取向的聘任条件而无法成为兼职教师。翻译教师不从事翻译实践活动对于转型发展的高校来说是根本性的桎梏,因为教师无法跳出学校了解分析市场需求,从而改变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设计,调整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虽然教师评估单一化和专任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是困扰我国翻译学科建设的顽疾之一,但是对于翻译市场相对狭小的中西部地区而言,上述问题尤其明显。可以预见的是,在中西部地区高校翻译教育改革中,最大的动力来自教师,但最大阻力同样来自教师。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中国中西部地区翻译本科教学困境

下一篇: 中国中西部地区翻译本科教学困境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